商代中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城內及郊外,總面積達25平方公裡。1950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發現,同年起由安金槐主持發掘。1959年出有考古學專刊《鄭州二裏岡》。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西元前1500年左右,早於安陽殷墟,因此它的發現對認識商代中期文化的特徵及研究商文化的淵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分期 鄭州商代遺址的文化遺存以以在二裡岡發現的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所以一般稱之為“二裡岡期商文化”。根據該地點的地層堆積與包含物的差異,二裡岡期又包括二裡岡下層與二裡岡上層早晚兩期遺存。在鄭州人民公園發現二裡岡期遺存被壓在殷墟文化層之下,證明二裡岡期商文化的年代要早於殷墟。此外,在南關外、洛達廟等地,還發現瞭早於二裡岡期的南關外期與洛達廟期商文化,後者是與偃師二裡頭遺址三、四期遺存相當的早商文化遺存。但是整個遺址的內涵仍以二裡岡期遺存為最普遍、最豐富。

鄭州商代遺址圖

  城垣與宮殿遺址 規模宏大的鄭州商城位於遺址中部,平面近長方形,四周有夯築的城墻,周長約7公裡。在商城城內東北部,發現瞭二裡岡期的宮殿遺址。基址均用紅土與黃土夯築而成,大者達2000餘平方米,小的也有100餘平方米。臺基平面多呈長方形,表面排列有整齊的柱穴,間距在2米左右,柱穴底部往往有柱礎石。有的臺基表面還有堅硬的“白灰面”或黃泥地坪。在這些宮殿基址的附近,曾出土青銅簪、玉簪和玉片等其他地點少見的遺物。

  在宮殿區內,發現有一條南北向的壕溝,寬1.4米,深0.9米。在已發掘的長約15米的一段壕溝中,發現瞭棄置的近百個人頭骨。這些頭骨大多被從眉部與耳部鋸開而成瓢形。另外在宮殿區東北部較高地帶,發現瞭3排8個狗坑,最多的一坑中埋狗23隻,最少的6隻,總計92隻。在一個坑的底部還埋有人骨架2具,另一狗坑中出有夔龍紋的金葉裝飾。這些遺存可能與宮殿區內進行的祭祀活動有關。此外,遺址內還發現有小型的方形或長方形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居址。

  手工業作坊遺址 在商城周圍發現有與商城同時的鑄銅、制陶、制骨等作坊遺址4處。

  鑄銅遺址有城南的南關外、城北的紫荊山兩處。都發現有小型房基、窖穴、水井、壕溝等,並出土瞭不少與鑄造青銅器有關的坩堝碎塊、陶范碎塊、銅渣、木炭屑以及銅器、礪石等遺物。坩堝是在粗砂質厚胎陶缸和陶大口尊外塗草拌泥制成。已發現的陶范有鑄造䦆、刀、鏃、錐、簪、鼎、鬲、斝、爵、觚等銅器的內范和外范。其中以䦆、刀、鏃范的數量最多。南關外鑄銅遺址多出䦆范,似以鑄造銅䦆為主;紫荊山鑄銅遺址則以鑄造銅刀、鏃為主。這表明在當時的鑄銅手工業內已有某些分工。制陶作坊址在城西1300米處的銘功路西。在已揭露的1400平方米內,發現陶窯14座以及小型房基、工作臺面、窖穴、水井、壕溝等遺跡。出土物中包含有大量陶片、燒壞變形的廢品及制陶用的陶拍、陶杵、陶印模等。印模上刻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等不同的裝飾紋樣。此外還有一些尚未燒制的泥質陶盆坯等。制骨作坊址在紫荊山北,出土瞭很多鋸割過的骨料、廢料,錐、簪、匕、鏃等半成品和成品,以及粗、細礪石等。據鑒定,在所用的骨料中,除瞭牛、豬骨外,還有人的肢骨。

  墓葬與窖藏 在白傢莊、銘功路、楊莊、人民公園、南關外等地,發現瞭100餘座二裡岡期的中、小型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小型墓中多用鬲、盆、豆、爵等陶器隨葬,中型墓則隨葬有鼎、鬲、斝、爵、觚、尊、盤等青銅禮器和少量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一座中型墓的二層臺上殉有一人,腰坑內埋一條狗。

  在商城西墻外的杜嶺和商城東南角外各發現一處銅器窖藏。杜嶺銅器窖藏深6米,出土大方鼎2件,即著名的杜嶺方鼎,還有鬲1件。方鼎之一高100厘米,重86.4公斤,是鄭州商代遺址所出最大的一件青銅禮器。另一件方鼎高87厘米,重64.25公斤。兩鼎腹壁和四足外側均飾有饕餮紋與乳丁紋。城東南的窖藏中出土銅器13件,計有大方鼎2件,大圓鼎1件,扁足圓鼎、觚、牛首尊各2件,羊首罍、提梁卣、盂和盤各1件。這些銅器的器表大多飾有饕餮紋。兩件大方鼎的形制、大小、裝飾等均與杜嶺方鼎一致。大圓鼎、提梁卣等在鄭州商代遺址中都是首次發現。這些銅器應是商王室使用的禮器。(見彩圖)

提梁卣 河南鄭州商代遺址出土(商代銅器)

方鼎 河南鄭州商代遺址出土(商代銅器)

  遺物 出土的遺物以陶器最多,青銅器、石器、骨器次之,並有蚌器、玉器、原始瓷器、印紋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

  陶器有鬲、甗、斝、罐、簋、豆、大口尊、甕和觚、爵等。一些泥質陶器的表面往往飾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方格紋、圓圈紋等紋飾。原始瓷器多施青綠色釉。白陶器發現很少。青銅器有工具、禮器、樂器等。器形有䦆、鏟、刀、鉆、魚鉤、簪、鼎、鬲、斝、罍、尊、盤、卣、盂、觚、爵、盉以及戈、鏃等,品種、數量均比二裡頭文化時期有明顯的增長,鑄造工藝也有進步,充分說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過,在生產領域之內,石器仍然起重要的作用,有刀、鐮、斧、鋸、錛、鑿等。卜骨出土的數量較多,但刻字者僅有3片,刀法與殷墟的甲骨文相似(見商代甲骨)。此外,在陶大口尊的口沿上也常有刻劃的陶文與記號。出土的豬、羊、龜、魚、虎頭、人坐像等陶塑制品,則從一個側面反映瞭當時的雕塑工藝水平。

鄭州商代遺址出土的獸面紋鼎

  問題與展望 鄭州商代遺址面積大,遺跡多,特別是城垣與宮殿的發現,表明這裡是商代的一個重要都邑。但究竟是商代哪一個王的都城,學者們意見尚不一致。有人認為是仲丁所建的隞都,屬商代中期;另有人認為是成湯所居之亳,屬商代早期。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地望之爭,實際上涉及到對商文化及早商文化特征的認識問題。目前仍在討論中。

  

參考書目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鄭州二裡岡》,科學出版社,1959。

 河南省博物館、鄭州市博物館:鄭州商代城遺址發掘報告,《文物資料叢刊》第1輯,文物出版社,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