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時代(710~784)的倉庫。在奈良市東大寺大佛殿的西北面。原為奈良時代東大寺的正倉所在之院,故名。正倉,又稱正藏,是當時佛寺用以儲藏各地作為租稅繳納的財物及信徒們的捐獻品之處。平城京內興福寺、西大寺等亦有設置,但都已毀廢,獨東大寺的正倉院保存至今。所以,正倉院今已成為東大寺的正倉院的專稱。歸日本宮內廳所管。

  現存的正倉院,全系木構建築,屋頂為四阿式,內部分為三室,即北倉、南倉和中倉,前二者用圓木條,後者用厚木板板建成。正倉院之所以受到重視,是由於收藏著奈良時代聖武天皇的遺物和其他重要遺物。聞名於世的主要有以下5批:①天平勝寶八年(756)六月二十一日,即聖武天皇死後49天忌辰,光明皇後將他的遺物630餘件奉獻給大佛,其品目詳見《東大寺獻物帳》;②同日另行奉獻的藥品60種,其內容記於《奉廬舍那佛種種藥帳》;③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奉獻的遺物84件,有題為《獻東大寺》的目錄;④天平寶字二年 (758)六月一日奉獻的書卷1卷;⑤同年十月一日奉獻的屏風2張。此外,有的遺物是天平勝寶八年以前就收藏在倉內的。由於天平寶字八年惠美押勝之亂時大量的武器被取走,又由於為補給施藥院而將一些藥品出藏,所以記錄在獻物帳上的物品有今已不存在的。此後,到瞭平安時代,天歷四年 (950)東大寺羂索院的倉庫破壞,其收藏品轉移到正倉院的南倉,其中包括天平勝寶四年四月九日大佛開眼典禮的用品、天平勝寶八年五月二日聖武天皇葬儀用品等等,至今猶存。正倉院的收藏品,數量大,種類多,往往制作精致,就質料而言,有的遺物是通常不易保存的。遺物年代明確,其中還有許多是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所制,對研究當時日本、中國和亞洲各地的歷史、文化有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