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及元代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宮觀。故址在山西省永濟縣永樂鎮。元代稱大純陽萬壽宮,是集元代建築、繪畫、雕塑諸藝術於一區的重要古建築群。1953年發現,1959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庫,移至山西省芮城縣北郊,按原狀重建。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宮址原為唐呂洞賓祠堂。金元之際,呂洞賓被道教全真派尊為祖師,始改建道觀。蒙古乃馬真後二年(1243),全真派著名大師潘德沖來此住持,以為皇帝祝誕為名,籌建大純陽萬壽宮。約約在蒙古中統三年(1262),建成三清、純陽、重陽3殿和廊、廡、庫、廚等,被稱為全真派的“東祖庭”。至元三十一年(1294)建成正門無極門,泰定二年(1325)完成三清殿壁畫。元中期以後,邱處機被尊為邱祖,又增建邱祖殿。到各殿裝修、繪塑完成時,已屆元末,工程歷時百年。明清以後改稱永樂宮。宮內現存元碑8通,是研究全真派和永樂宮的重要史料。

永樂宮平面圖

  永樂宮縱深230米,主要建築均位於中軸線上,除臨街宮門為清代建築外,自南至北依次為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都是蒙古或元朝建築。各殿前都有寬大的月臺,殿間用高甬道連通。重陽殿側還有東西朵殿的遺址。遷建後一如原狀。

  無極門 建於至元三十一年,面闊5間,長20.68米,進深2間,寬9.6米,建在高1.8米的磚砌高臺基上,上覆單簷廡殿屋頂。其構架近於宋式殿堂型中的“分心槽”。鬥栱均挑出2層,柱頭鋪作上層為假昂,補間鋪作為真昂,每間用1朵。中央3間在中柱之間裝3副版門,東西梢間和山面用墻封閉,墻內側繪壁畫。門上匾額除記建年外,還載明是“少府梓匠”朱寶等人所造。

  三清殿 建成於蒙古中統三年以前,面闊7間、長28.44 米,進深4間,寬15.28米,建在高2.38米的磚砌臺基上,上覆單簷廡殿頂,殿內原設三清像,已毀。它的構架近於宋式殿堂型中的“金廂鬥底槽”,但內槽縮小為寬3間深1間的神壇間,外槽前部及兩側擴大成2間進深,梁架也不分明栿、草栿。所用鬥栱挑出3層,柱頭鋪作後尾栱上放一近似明清雀替的承梁構件,叫“壓跳”。補間鋪作梢間用1朵,餘間均用2朵。殿身前簷中央5間和後簷明間均裝格子門,其餘為墻壁。鬥栱、闌額、栱眼壁、平棊上都有元代所繪彩畫。柱子塗作黑色,闌額枋心有鏤雕的串花龍和泥塑的行龍,藻井心有木雕的蟠龍,屋頂簷口及脊用綠琉璃,鴟吻用孔雀藍色琉璃。殿內壁面滿繪壁畫,幅高4.3米,總面積402平方米。神壇墻內側為元泰定二年洛陽畫工馬君祥弟子所繪雲氣,神壇墻外側及四壁繪《朝元圖》,以8個主像為中心,共繪大小神祇286身。各像高約2米,形態表情各異,線條流暢,是現存最重要的元代壁畫之一。(見彩圖)

山西永濟永樂宮三清殿壁畫:玉女(元)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主神(元)

  純陽殿 建於中統三年以前,面闊5間,長20.35米,進深3間,寬14.35米,建在高2.44米的磚砌臺基上,上覆單簷歇山綠琉璃脊屋頂,是供呂純陽的殿宇,今像已不存。該殿的建築結構也近於宋式殿堂型構架,內槽縮小成1間4柱的神壇間,前後簷和山面的梁都搭在這4根內柱上,另在四角於平棊之上加抹角梁承檁,與三清殿構造相似。在殿身前簷明次間和後簷明間裝格子門,其餘為墻壁。殿內壁面繪《純陽帝君仙遊顯化之圖》,是呂純陽的畫傳。畫高3.6米,面積203平方米,共52題,依次排列,幅間用樹石流雲連接,使畫面驟看宛如整幅。它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山西名畫師朱好古門人張遵禮、李弘宜等人所繪。

  重陽殿 建於中統三年以前,面闊5間,長17.46米,進深4間,寬10.86米,建在1.53米的磚砌高臺基上,上覆單簷歇山屋頂。殿內原有王重陽和他的 7個弟子的塑像,現已不存。此殿構架屬宋式廳堂型,無平棊,露出4道梁架。明間兩道梁架用長五椽距的五椽栿與長一椽距的札牽交搭,各用一根內柱,次間兩道梁前後簷各用一根牽與長四椽距的四椽栿交搭,各用兩根內柱;通計殿內隻有6根內柱,後部4根包砌在神壇後的扇面墻中,隻有前方次間外側2柱露明,室內空間較開闊。這種使用數道進深(椽數)相同但用柱數不同的梁架,造成室內柱子數量和位置的變化,以適應室內佈置要求的做法,正是廳堂構架的特點。殿身前簷明次間及後簷明間裝格子門,其餘壁面繪王重陽畫傳。畫幅高約3.2米,總面積150平方米,共49幅,畫法與純陽殿壁畫略同。約繪於元末或明初。

  建築特點 全真派在蒙古和元朝得到官方尊信,此宮又是以為元帝祈壽為名而建,創建時可能有官匠指導,三清、純陽、重陽3殿建在元朝建國前,當宋理宗景定年間。那時元大都宮殿尚未興建,故其建築特點基本上應屬金代宮式建築的餘波。4 座建築的構架基本上沿襲宋式,較大的改變是在殿堂地盤的佈置上將內槽縮小為神壇間,擴大瞭宋式構架中僅為回廊的外槽,梁架不分明栿、草栿。它仍沿用宋式的材分制,且軸線尺寸多接近於宋式所規定的最大值,用材卻比宋式低2~3等,故顯得柱高、梁細。鬥栱小。這些都是研究木構建築從宋式到明清官式演變的重要例證。建築裝飾及壁畫也是元代的代表作。

  

參考書目

 宿白:永樂宮創建史料編年,《文物》1962年4、5期。

 杜仙洲:永樂宮的建築,《文物》1963年8期。

 王遜:永樂宮三清殿壁畫題材試探,《文物》196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