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期秦國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鳳翔縣城南,雍水以北。秦國從德西元年(西元前677)至獻公二年(前383)在此建都近300年之久。1973年起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進行勘查與發掘。雍城遺址的發掘對研究秦國早期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城址平面近方形,東西長約3300米,南北寬約3200米。夯土城牆殘高為1~7.9米,寬度在3~8.8米之間。城內中部偏西的姚傢崗附近,發現3批64件銅質建築構件,並發掘出一座可以藏冰190多立方米的“淩凌陰”(冰窖)遺址。在城內中部偏北的馬傢莊附近,發掘一處保存完好的大型宗廟遺址,三組建築呈品字形排列,佈局規整,左右對稱,各自繞以回廊。其中居中坐北朝南的一組,主體建築面闊20.8米,進深13.9米,前面中庭部分發現有178個祭祀坑,多數坑內殘存有人骨或牛羊骨。

  據調查,雍城近郊四周的高地,大都分佈有當時的宮殿遺址。城址西南10公裡的三畤原,是秦公陵園所在,三畤原北鄰近雍水南岸的八旗屯、高莊等地,先後發掘過許多中小型秦墓(見鳳翔秦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