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位於中國的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過去認為這裏不適於遠古人類居住。新的發現說明,從舊石器時代起,這裏便有人類活動。在霍霍西裏、定日和申紮三個地點發現瞭打制石器,雖然都是從地面採集的,缺乏地層和動物化石的斷代依據,但這批石器在制法和器形上,與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相似,從而推定它們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物。

  霍霍西裏 該地點位於青海省省霍霍西裡西南曲水河的河岸上。1956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發現。共采集到5件石器。其中石核上遺有打片的痕跡,大部分保留著礫石面。刮削器系利用一面保留礫石面的石片制成,周邊加工形成凸刃。砍斫器則是在礫石的一端,由一面加工成刃,其餘部分不加修整以利手握。

  定日 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東南蘇熱山南坡小河的階地上。1964年中國科學院西藏科學考察隊發現。共采集石片和石器40件。質料以片麻巖為主,石英砂巖次之,有少量石英巖。石核的臺面先經修理,再打下三角形或長方形的石片,然後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有的則從兩邊進行錯向加工。石器中以刮削器為最多,共15件,有一邊加工的長邊刮削器和相鄰兩邊加工的復刃刮削器。尖狀器僅2件,具有沿兩邊修成的粗短鈍尖。

  申紮 位於西藏自治區申紮縣雄梅區珠洛河畔山麓洪積扇的前沿。1976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發現。共采集石片石器14件。質料全部為角頁巖。它們的特征是石片厚大。不少石片上保留著局部的礫石面,制作石器時先修理石核的臺面,然後打下狹長或寬大於長的規整石片,加工比較細致,一般是從劈裂面向背面沿著邊緣錘擊加工,有的部位還采用瞭交互加工的方法。器形有長邊刮削器、圓頭刮削器、雙邊刮削器和尖狀器4種。類型比較固定,具有典型性。

定日的舊石器

  位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在世界范圍內是比較罕見的。從第四紀以來,青藏高原由於地殼的大幅度上升,自然環境發生瞭劇烈的變化。舊石器遺存的發現,說明更新世的自然條件遠比現在優越,適於遠古人類的生存。而不象今天這樣幹燥寒冷和荒涼。當時較適於遠古人類的生存。在已發現的地點中,定日和申紮兩處石器的制作工藝具有一定的共性,類型比較固定,表明在用途上有瞭明確的分化。申紮石器在形制和加工方面又比定日石器具有更進步的性質,但這並不排除定日石器因受原料的局限,才顯得比較粗糙原始。兩處的時代應大致相當。這裡的橢圓形長邊刮削器、長條形圓頭刮削器和鈍尖的尖狀器等,在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也屢有發現,表明青藏高原和華北可能有著一定的文化聯系。

  

參考書目

 邱中郎:青藏高原舊石器的發現,《古脊椎動物學報》第2卷2~3期,1958。

 張森水:西藏定日發現舊石器,《珠穆朗瑪峰地區科學考察報告──第四紀地質》,科學出版社,1976。

 安志敏、尹澤生、李炳元:藏北申紮、雙湖的舊石器和細石器,《考古》199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