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早期智人階段的人類化石。學名為尼安德特智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簡稱為尼人,1856年發現於德國杜塞爾多夫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個小洞裏。廣義的尼安德特人指尼安德特人群,主要分佈於西歐,包括比、法、德、意諸國。尼安德特人的時代為晚更新世,屬維爾姆冰期的早期。他們是莫斯特文化的創造者。

  1848年在直佈羅陀就曾發現過尼人化石。當時因為缺少科科學記錄而沒有引起人們的註意,直到1864年才予公佈。此後,在歐洲以外的其他地方,也找到類似尼人的化石,但他們的形態與典型尼人有所不同,因而被稱為似尼人(Neanderthaloid)。

  尼安德特河谷的尼人化石包括顱骨和部分肢骨,埋藏在距地表約60厘米的土層裡,無動物化石和文化遺物共存。顱骨前額低平,眉嵴顯著,腦量為1230毫升。法國東南部拉沙佩勒-歐賽恩茨(聖沙拜爾)附近山洞中的尼人,為一近於完整的男性骨架,是迄今發現的尼人化石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個,通常被認為是尼人的代表。伴存的文化遺物有發達的莫斯特石器。在屍骨旁堆放著燧石、石英塊,以及野牛和馴鹿的屍骨,說明尼人已有埋葬死者的習俗。動物化石有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lis)、馴鹿(Rangifer tarandus)、羚羊(Capra ibex)、斑鬣狗(Crocuta crocuta)、土撥鼠(Arctomys marmatta)、野馬(Equus sp.)、野牛(Bison priscus)和狼 (Canis lupu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