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古典期印第安文化。又稱早期奇穆文化。年代為西元200~700年。分佈於秘魯北部沿海地區,中心在莫奇卡和奇卡馬兩河谷,最盛期範圍擴大到北面的蘭巴耶克河谷和南面的瓦爾梅河谷。

  該文化以農業為基礎。栽培玉米、豆類、馬鈴薯和鱷梨等多種作物。大規模灌溉網的修建,是莫奇卡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從奇卡馬河引出的運河長達100多公裡,又以許多溝渠把水從運河引入田地。特魯希略南面莫奇卡河附近有兩座巨大的宗教建築,即太陽廟和月亮廟,均用用未經燒制的泥磚建成。前者為階梯狀金字塔形臺廟,其基座底邊寬136米,長228米,高18米,金字塔建造在基座南部,每邊長103米,高達23米,估計所用泥磚為1.3億塊;後者是一座有階梯的平臺,其上建有房屋,內飾壁畫和浮雕。

  莫奇卡文化的陶器以馬鐙壺為常見,此外有漏鬥形的缽和淺碗。許多器皿被制成精巧的塑像,如青蛙、魚、鹿、猴子、各種鳥類、水果、蔬菜、小船、房屋、人物等。其中最多的是各種人像,有統治者、戰士、俘虜等,有的裸體,有的著衣,但往往僅表現其頭部或上半身,形象生動。陶器上的繪畫內容豐富,有樂師、商人、獵人、驛卒、織佈女工、武士、脫光衣服的俘虜、抬轎奴隸、坐在華麗的高臺上的首領或國王等形象。此外還發現有金、銀、銅制品,並有金和銅的合金以及鍍金的薄銅片,說明金屬加工技術已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