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魯荒王朱檀墓。在今山東省鄒縣和曲阜縣交界處的九龍山南麓。1970年山東省博物館發掘。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卒於洪武二十二年(1389)。

  該墓墓壙開鑿於山石中,距地表深20餘米,壙內建磚築前、後2墓室,全長20.5米。由於長年積水,隨葬品保存完好。有九旒冕、皮弁、烏紗折上巾和各種絲棉衣物,其中一件長3米、寬1米的佈單,用紫紅色棉線和白棉線織成花格,是現存早期棉佈的重要標本。有各式各樣的漆木傢俱,以盝頂鎗金漆箱的工工藝水平較高 (見彩圖)。最難得的是還保存著1張古琴、3卷絹本畫和7種元刻本書籍。古琴長121厘米,七弦二柱十三徽,琴身黑漆面裂似蛇腹,背面篆刻“天風海濤”琴名,琴腹有龍池、鳳沼2個共鳴槽,龍池內寫“聖宋隆興甲申□□大唐雷威親斵”款兩行,說明它是1164年的制品,流傳瞭 225年後被埋入朱檀墓中。絹本畫中的宋高宗題跋的金粉葵花蛺蝶扇面和元錢選自跋的白蓮畫卷,鈐有元仁宗姊魯國大長公主祥哥剌吉的“皇姊圖書”朱印;另一卷為金碧山水。這 3卷畫上皆鈐有寬邊朱文“司印”2字騎縫印,當是明初收入內府時由典禮紀察司所蓋之印。元刻本書籍有蝴蝶裝的《朱子訂定蔡氏書集傳》六卷三冊,《增入音註括例始末胡文定公春秋傳》三十卷六冊,至正二十二年(1362)武林沈氏尚德堂刻的《四書集註》十九卷二冊,至治元年(1321)彭氏鍾秀傢塾刻的《少微傢塾點校附音通鑒節要》六十卷二冊,至元二十四年(1287)武夷詹光祖月崖書堂刻的《黃氏補千傢註紀年杜工部詩史》三十六卷二冊等。另外,朱檀墓中還隨葬有400餘件手持各種儀仗器具的木俑,雕刻精致,敷彩鮮艷,衣冠服飾皆有品色,反映瞭明初的親王儀仗制度。

明魯王墓出土的《朱子訂定蔡氏書集傳》書影

木雕儀仗俑群

盝頂寶匣 山東鄒縣明魯荒王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