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晚期的兩座大型壁畫、畫像石墓。位於河南省密縣打虎亭村西。1960~1961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發掘。兩墓東西並列,相距30米,墓主當為親族。據墓葬規格,墓主的身份都應是當時的高級官吏。有人根據《水經註》記載,認為西側的1號墓墓主為弘農太守張伯雅。

  兩墓均有高大墳丘。1號墓墓室為磚石混合結構,由兩前室、一中室、兩後室、一側室和兩耳室組成,各室之間有石門相通,全長26.5米。2號墓為石門磚室墓,形制與1號墓相同,但規規模較小,全長19.8米。兩墓早年均被盜,殘存少量陶器和鐵器殘片。

  兩墓均有壁畫和畫像石。1號墓以畫像石為主,總面積達 200餘平方米。前室兩壁為屬吏圖,中室兩壁為侍女圖,南耳室四壁分別刻有養老或賑貸圖和傢畜飼養圖,東耳室為庖廚圖,東後室則為幔幛高張的墓主傢居圖和宴飲圖。各室頂部,刻有由蓮花和菱形圖案組成的藻井,其外側滿刻流暢的雲氣和各種仙禽神獸。各室石門上,飾以由雲氣和仙禽神獸、仙人、四神等構成的繁縟圖案,雕刻技法主要為減地平面線刻,細部飾以準確而流暢的陰線。2號墓以壁畫為主,除西後室和側室外,均繪彩色壁畫,總面積近200平方米。壁畫的題材內容及其分佈與1號墓畫像略同。中室壁畫保存較好,南、北兩壁各以長7.5米、寬約0.7米的巨大幅面,分別繪出墓主車騎出行和宴飲百戲圖;頂部繪有由芙蕖、方格、卷草組成的藻井,兩側繪有由飄逸的雲氣和各種神獸組成的象征天上世界的巨幅畫面。各室的石門上也刻有與 1號墓石門相同的圖案。兩座墓中的壁畫,場面壯闊,構圖嚴謹,色彩鮮艷;而畫像石則線條流暢,刀法嫻熟,刻工細膩,形象生動,達到瞭東漢晚期繪畫和石刻藝術的第一流水平。

密縣打虎亭漢墓墓門石刻畫像(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