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年代,大致為西元前第2千年中葉至前第1千年後半葉。兩個時代的界線尚不清楚。銅石並用時代的研究尚未展開,青銅時代的研究也很薄弱,有人認為青銅文化源於蒙古南部和東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早期鐵器時代可劃分為有明顯區別的東西兩個區域,東部包括杭愛山、肯特山和東蒙草原地區;西部則包括蒙古阿爾泰山系及其鄰近地區。

  遺跡與遺物 在蒙古境內曾採集集到大批屬於青銅時代發達期的遺物,如獸首曲柄短劍、獸首刀、有銎斧及蹼形垂飾等。其中短劍和刀的柄首往往為鹿、馬及野綿羊的形象,器形及柄首裝飾與中國北方商周之際及南西伯利亞卡拉蘇克文化的青銅器相類似,這些銅器的年代約當前第2千年末至前第1千年初。

  石板墓是東部地區最典型的遺存,在克魯倫河流域即發掘200多座。最早的石板墓屬青銅時代,如杭愛省特佈希烏拉的墓葬,出土有白膏泥串珠和兩件粗大的金發針,發針柄首飾雙角著力卷曲的野綿羊頭像,表明年代較早。大部分石板墓為早期鐵器時代遺存,基本特征是以石板為葬具,死者仰身直肢、頭向東,隨葬品以常見於中國北方的陶鬲和柄部飾動物紋的銅刀為典型。西部地區流行塚墓,以烏蘭固木市附近的墓葬為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圓木槨室內的集體葬;另一類是石棺內的單人葬或雙人合葬。死者側身屈肢,頭向北或西北。墓內出有青銅和鐵制的刀、短劍、戰錘、骨鏃、銅鏃和“野獸紋”銅鏡、骨飾牌、帶扣等。陶器多半是飾有堆塑和彩繪的小口瓶。年代為前5世紀至前3世紀。

  早期鐵器時代的遺跡,還有主要分佈於中部和西部地區的鹿石。這是一種獨特的大型圓雕,高2~5米,作圖案化的古代武士形象,因刻有鹿的圖形而得名。鹿石往往分列成幾排,有的單個立於祭壇、石塚旁,有的則與石板墓一起發現。可分3種類型:帶圖案化動物形象的,帶寫實性靜態動物圖像的和沒有動物圖像僅刻有腰帶的。第一類鹿石由3部分組成:上部為頭;中部為胸,刻有佇立狀的鹿和野豬(間或為豹或麋鹿);下部為腰,刻有腰間裝束──短劍、獸首刀、弓形器和戰錘。這類鹿石的年代最早,相當於青銅時代末期。第二、三類則屬早期鐵器時代。同類遺存在蒙古境外亦有分佈。

  蒙古阿爾泰山系等地區,有豐富的巖畫遺存。但巖畫的斷代和文化屬性問題至今尚未解決。有人認為常見於北部和中部崖壁上的赭石繪的“框框”、鳥和人形圖案等,屬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

  經濟生活與人種 在蒙古境內,青銅時代晚期已形成遊牧經濟;早期鐵器時代的墓葬普遍出土綿羊、馬的遺骨,反映出當時的經濟生活以遊牧為主。

  石板墓中的人骨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種特征,表明前第1千年,蒙古中部、東部和南部居民的人種類型同蒙古現今居民已無區別;西部塚墓的人骨則以歐羅巴人種的特征居優勢,表明同西方和西北方的古代居民有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