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本土青銅時代晚期文化。主要分佈在希臘南部和愛琴海區域。年代約在西元前1600~前1100年。因當時希臘最強的王國及其首都邁錫尼而得名。邁錫尼文明繼米諾斯文明而起,到它衰亡後,希臘歷史進入“荷馬時代”。邁錫尼文明以城堡、圓頂墓建築及精美的金銀工藝品著稱於世。

  發掘經過與年代分期 1870年,德國考古學傢H.謝裏曼在小亞細亞發掘特洛伊城址,證實瞭古希臘傳說中邁錫尼王王率希臘聯軍遠征特洛伊之事,接著於1876年發掘邁錫尼故城。在城堡內的王族墓葬中獲得豐富的金銀工藝品,證實瞭“邁錫尼富於黃金”的傳說。19世紀末和20世紀前半期,希臘考古學傢 Ch.特孫塔斯、英國考古學傢A.J.B.韋斯等陸續在邁錫尼以及希臘各地調查發掘,大大豐富瞭邁錫尼文明的內容。50年代以來,邁錫尼考古的一個重大突破是釋讀邁錫尼文字(見米諾斯文字和邁錫尼文字)成功,從語言上證明邁錫尼人是古代希臘人的一支。

  考古學上通稱希臘本土的青銅文化為“希臘底文化”,分為早、中、晚3 期。邁錫尼文明屬於晚期希臘底文化,其與愛琴諸島、克裡特的青銅文化的關系如下表;邁錫尼文明系由中期希臘底文化發展而來,也受到米諾斯文明的影響。邁錫尼文明在前第 2千年後期是地中海區域主要文明之一,其經濟主要是農業和貿易,畜牧業亦較發達,廣泛養馬,盛行戰車,並和埃及、敘利亞有文化、商業聯系,也影響於南歐和西歐。邁錫尼文明本身可分早期、中期、盛期或晚期3個階段。

邁錫尼文明與愛琴諸島、克裡特的青銅文化的關系

  早期邁錫尼文明(前1600~前1500) 因王族墓葬主要為豎穴墓,亦有人稱這一階段為豎穴墓王朝。此時中期希臘底文化的米尼亞灰陶仍然流行,並已開始瞭同埃及、敘利亞的交流,米諾斯風格的陶器逐漸增多。此期城堡和宮室建築留存很少,主要遺跡為墓葬。墓葬主要有豎穴墓和圓頂墓,後者可能從克裡特傳來。王族豎穴墓用石建成長方形墓室,上蓋石板、圓木或塗泥樹皮。王族墓多集中成墓圈,現已發現兩處。墓圈A在城堡內,墓圈B在城堡外。前者可能為國王及王後、王子之墓,有墓穴6個,共葬 19人,其年代約在前1550年前後。出有豐富精美的隨葬品,包括金面具、金額帶、金角杯、金指環、金印章以及金銀鑲嵌的青銅短劍、金杯、銀罐等(見彩圖)。這些金銀工藝品的風格以仿效米諾斯文明為主,有些可能是出於米諾斯工匠之手。但邁錫尼本身的特點已經顯露,如裝飾圖案喜用狩獵、戰爭題材,墓碑上刻畫馬拉戰車,金面具上有唇須,喜用琥珀和使用野豬牙頭盔等。

歐洲青銅時代 邁錫尼文明金面具 希臘邁錫尼城址墓圈A出土

  中期邁錫尼文明(前1500~前1425) 由於王族墓葬以圓頂墓為主,史學上又將此期連同其後的晚期邁錫尼文明稱為圓頂墓王朝。圓頂墓往往有石鑿或磚砌的墓道,墓室平面呈圓形,砌石為壁,頂部疊澀砌成圓錐狀,墓上覆土成墳丘。中期邁錫尼的圓頂墓也多見於希臘南部各地,說明其勢力的擴張。隨葬品大多無存,但在斯巴達附近瓦菲奧的一座圓頂墓內卻發現兩隻金杯,遍體飾以表現獵獲野牛的浮雕,堪稱古代工藝的傑作。陶器已形成邁錫尼獨有的風格,稱為“王宮式”,喜用對稱的花草圖案,制作精審,遠銷埃及等地。邁錫尼文字,即線形文字B即產生於這一時期。

邁錫尼文明的金杯 瓦菲奧圓塚出土

  晚期邁錫尼文明(前1425~前1100) 亦稱盛期邁錫尼文明。遺址廣佈於希臘本土和愛琴諸島。邁錫尼城堡平面略呈三角形,經多次修建,城墻用巨石環山建成,厚達5米,高8米,和米諾斯文明王宮建築全無防禦設施迥然有別。大門開於西北,門楣上立三角形石刻,表現雙獅拱衛一柱,此即著名的“獅門”,此外,還有內門、暗門等。王宮建於堡內中央高處。以麥加倫式大廳為主體,大廳前有高墻和樓廊圍成的庭院,前廳門廊立兩根圓柱,後廳約呈方形。灰泥地面有彩繪,用石膏石板鑲邊。廳內有四根圓柱,中央為圓形神灶,倚墻置有寶座。其他住房為兩層或三層結構。王宮中有表現車、馬等題材的壁畫。此期的主要遺址還有梯林斯和皮洛斯。梯林斯城址位於邁錫尼東南16公裡,平面不很規則,南北長300米,東西寬60~100米。巨石構築的城墻最厚部分達17米,平均厚7.5米,部分墻段內設通道,在古希臘時即被視為工程奇跡。城堡內的宮室亦以麥加倫大廳為中心,形制和邁錫尼的大廳相同。皮洛斯城址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岸。王宮建築之宏偉可與邁錫尼相比,在王宮西南角的檔案庫中,發現瞭1200塊線形文字B泥板文書,對釋讀邁錫尼文字很有幫助。

邁錫尼城堡遺址

  此時圓頂墓達於鼎盛,邁錫尼城郊的9座圓頂墓在古希臘時即已著名。其中一座被稱為“阿特柔斯王寶庫”,最豪華也保存得最好。它位於城堡西南,墓道長36米,寬6米,墓門總高10.5米,門內形成厚約5.2米的過道,大部分用重達 120噸的巨石為蓋。墓室高13.2米,地面鋪石灰,北側山巖內鑿出一方形石室,墓室壁面可能有青銅玫瑰紋片裝飾,但全部隨葬品已蕩然無存。盛期邁錫尼文明產生的邁錫尼式陶器,火候很高,器形多樣,喜用褐、紫單色繪簡單圖案,密佈器物全身,風格粗放。這類陶器和其他邁錫尼產品暢銷於塞浦路斯、敘利亞、腓尼基、埃及各地。在塞浦路斯之恩科米及腓尼基的烏加裡特都設有邁錫尼商站,可見其貿易之盛。由於邁錫尼文釋讀成功,已知當時人崇奉萬神之父宙斯、海神波塞冬、天後赫拉、戰神雅典娜和太陽神阿波羅,與日後古典時代希臘宗教相似,也信仰克裡特的豐饒生產女神。但當時大型神像雕刻極少,與古典時代的希臘不同。

  前1200年左右發生瞭特洛伊戰爭,邁錫尼文明從此衰落,至前12世紀末即為入侵的另一批希臘部族多裡安人所滅。

  

參考書目

 H. Schliemann, Mycenae, a Narrative of Researches and Discoveries at Mycenae and Tiryns, John Murray,London,1878.

 C.W.Blegen and M.Rawson, The Palace of Nestor at Pylos in Western Messenia,vol.I, The Buildings and thier Contents, The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1966.

 G.A.Christopoulos,ed., History of the Hellenic World: Prehistory and Protohistory, Ekdotike Athenon S.A.,Athens,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