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國晚期古城遺址。位於秘魯南部庫斯科西北約70公裡處。建立在安第斯山西南部兩座險峰之間的一個馬鞍形山脊上,海拔2743米。年代約為15~16世紀。由於山崖陡峭,入侵秘魯的西班牙人沒有發現,因此遺址保存較好。1911年耶魯大學考古學傢H.賓厄姆發現,次年進行調查。

  遺址面積逾40公頃,北、東、西面是陡峭的山崖,僅南面可供出入,有一條帶有城壕的城牆,城門位於山脊的最高處。城內有一個長方形的中心廣場,四周還有一些較小的廣場場和許多階地或平臺,廣場周圍建造宮殿、神廟和約150座房屋。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因蒂瓦塔納神廟,“因蒂瓦塔納”意為“挽住太陽的地方”,神廟內有石祭臺和石柱,可能是祭祀太陽的地方。另一座三窗神廟也很有名,神廟內部未見遺物,但在窗外的中心廣場上發現許多陶片,推測可能是作為祭品從神廟中扔出來獻給神的。馬丘比丘的房屋建築為典型的印加文化風格,門窗和壁龕呈不規則的四邊形,上窄下寬,墻壁用石塊砌成,不用泥灰,結合緊密。建築材料為當地產的花崗巖,有的石材長達 3.7米。房屋之間有石頭階道相通。主要通道旁有16個用花崗巖砌成的儲水池,水渠也是用花崗巖砌成的。在較低的山坡上開有梯田。

馬丘比丘遺址

  在城外發掘出許多墓葬,這些墓葬多利用巖石的自然裂縫,經修飾後,再用圍墻圍住。墓穴中發現有陶罐等器物,在穴內的壁龕中發現瞭173個木乃伊,其中150個是女的,可能是統治者的宮女或妻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