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腓尼基古城遺址。位於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北部的朱拜勒村,古稱傑貝勒。比佈魯斯為希臘語,意即“書”,因埃及紙草途經此地傳入愛琴地區而得名。英文“聖經”(bible)一詞也源於此。1921年法國考古學傢P.蒙泰 (1885~1966)開始系統發掘,5年後,由M.迪南繼續發掘。遺址中有新石器時代的棚屋、銅石並用時代的甕葬墓、青銅時代的神廟建築和埃及器物,以及中世紀的城牆、十字軍的城堡和教堂等各時期的遺存。比佈魯斯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有連續居址的城市。

  青銅時代初期(約公元前3000),這裡開始向城市發展,不久就進入繁榮時期,出現瞭護城的堡壘和供車輛行駛並附有排水設施的卵石街道。城內房屋稠密而整齊,多用木頭和石料建成,並有城市守護神巴拉特女神廟和著名的方尖塔男神廟等神廟建築。比佈魯斯臨近山林,盛產木材,建城之初,就成為埃及在黎凡特北部開采雪松等木材的主要港口。大量的墓地、銘文、埃及化王公的石室墓、石棺以及火石刀、磨光手斧、雪花石圓珠、雕像等隨葬品,說明瞭埃及對比佈魯斯的政治、商業、宗教和藝術的重大影響。但城市本身保持獨立,是地中海東部的商業和航海業中心。青銅時代晚期,腓尼基人創造瞭自己的文字,著名的埃赫倫石棺刻有現知最早的腓尼基銘文。貿易的發達,促成瞭比佈魯斯線形文字的形成,而它的進一步發展,則構成瞭對世界文字有巨大貢獻的腓尼基字母系統。前第 1千年,推羅和西頓逐漸取代瞭比佈魯斯在地中海東部海岸的強權地位,但直至羅馬時代,它仍維持著繁榮的局面,城內還建造瞭具有優雅鑲嵌工藝的羅馬露天劇院以及神殿、浴場等。1103年,城市曾被十字軍騎士占領,1189年,又為埃及阿尤佈王朝薩拉丁王奪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