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類居住遺址的一種,以包含大量古代人類食餘拋棄的貝殼為特徵。日本稱為貝塚。大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有的則延續到青銅時代或稍晚。貝丘遺址多位於海、湖泊和河流的沿岸,在世界各地有廣泛的分佈。在貝丘的文化層中夾雜著貝殼、各種食物的殘渣以及石器、陶器等文化遺物,還往往發現房基、窖穴和墓葬等遺跡。由於貝殼中含有鈣質,致使骨角器等往往能保存完好。根據貝丘的地理位置和貝殼種類的變化,可以瞭解古代海岸線和海水溫差的變遷,對於復原當時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也有很大幫助。

  中國沿海發現貝丘遺址最多的,當推遼東半島、長山群島、山東半島及廟島群島,此外在河北、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的沿海地帶也有分佈。在內陸的河流和湖泊沿岸還發現有淡水性貝丘遺址,前者以廣西南寧邕江沿岸的貝丘遺址為代表;後者則以雲南滇池東岸的貝丘遺址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