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智利居民的總稱。人口1127萬(1982),其中92%分佈在科皮亞波和蒙特港之間的狹長地帶,南北兩端人口稀少。城市人口約占75%。通用西班牙語,農村講馬普切語(即阿勞坎語),屬印第安語系阿勞坎語族。多信天主教。現代智利人系由西班牙人後裔同阿勞坎等印第安人長期結合而成。目前居民中,印歐混血種人約占三分之二;歐洲人後裔占近30%;印度安人約占3~4%,屬蒙古人種美洲支,分佈在中南部,有4個支系:皮昆切人、維利切人、佩文切人和莫盧切人,均自稱“馬普切人”。在在聖地亞哥──瓦爾帕萊索及南部中央河谷地有少數英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和德國人的後裔。在中部有少數受印加文化影響較深的迪亞吉塔人,基本上已被印歐混血種人同化。在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附近,有極少數阿拉卡盧夫人和奧納人。智利還有為數很少的黑人。

  西班牙殖民者於1541年出兵鎮壓智利北部的印第安人,智利遂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9月18日,首府聖地亞哥人民起義,隨後在民族英雄B.奧希金斯將軍率領下奮戰,擊敗瞭西班牙殖民軍,於1818年贏得獨立。印第安人驍勇善戰,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達350年之久。

  智利經濟以工礦業為主,銅礦生產在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有25%的勞動力從事工礦生產。農業生產發展緩慢,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土豆、燕麥、大麥,水果有葡萄和柑橘。有21%的勞動力務農,其中大多數是馬普切人。智利人文化水平普遍較高,7~15歲兒童實行義務教育。文化藝術因受西班牙人的影響,具有較多的歐洲傳統。傳統習俗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馬普切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影響。由於長年戰爭和頻繁的地震,許多古老建築遭到破壞。智利人的主要民間活動有套牛比賽和牧馬,還特別喜好淵源於印第安人的一種類似曲棍球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