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稱。亦稱“西戎”。殷周之際,有鬼戎、餘無之戎等。周時西戎,《禹貢》認為是指織皮、昆侖、析支、渠搜等。《史記·匈奴傳》認為是指綿諸、緄戎、翟

、義渠、大荔、烏氏、朐衍,分佈在黃河上遊及甘肅西北部,後逐漸東遷。其中緄戎,即犬戎,於諸戎中尤強。周幽王十一年(西元前771),犬戎與申侯聯合,攻殺周幽王,迫使周室東遷。春秋時,,戎有7種,即:①己氏之戎;②北戎,即山戎或無終;③允姓之戎,即陰戎或陸渾之戎;④伊洛之戎;⑤犬戎,亦稱畎犬、昆夷、緄夷;⑥驪戎;⑦戎蠻。秦西北有狄 邽冀之戎、義渠之戎、大荔之戎等;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山戎,各分佈山谷間,有許多部落,不相統一。至戰國時,其遷居中原諸戎,已漸融入華夏,而義渠、大荔等與秦相接諸戎,自春秋以來逐漸並滅於秦;林胡、樓煩並滅於趙;而山戎不復見於史, 東胡有其地,燕卻東胡設北邊與東北5郡。故戎或往往與胡雜處,名稱也往往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