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國傢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在帝國主義時代,世界被劃分為兩部分,一是占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一是人數甚少,但擁有巨大財富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和統治下,喪失瞭獨立和主權,處於極端貧困落後的境地,長期停滯在封建、半封建甚至更為落後的社會發展階段。帝國主義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盾,就成為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的基本矛盾。其中,以帝國主義和被壓迫民族的矛盾為主要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民族民主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以及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有密切聯系的買辦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對內推翻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實現國傢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解放生產力,為社會發展掃清道路。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傢中,資產階級特別是民族資產階級,力求領導革命,在許多國傢他們也確實領導過革命,並且取得瞭民族的政治獨立,但由於它本身軟弱和階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把革命進行到底。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遭受壓迫最重,具有很大的革命積極性,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軍。無產階級雖然人數較少,但是由於他們身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的三重壓迫,又與最先進的生產方式聯系在一起,是最徹底的革命階級。在一些國傢中,他們擔當瞭革命領導者的重任,不僅使這種革命獲得瞭徹底勝利,而且把革命推向前進,使之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就其性質來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本是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它的鋒芒指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瞭道路。但是,由於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改變瞭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開辟瞭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從革命陣線來說,民族民主革命發生瞭一個大轉變,成瞭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瞭偉大勝利,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中國人民推翻瞭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瞭民族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Β.И.列寧曾經預言過:“在未來的世界革命的決戰中,占世界人口多數的人民的運動,最初是為爭取民族的解放,將來一定會轉而反對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它所起的革命作用,也許比我們所希望的要大得多。”(《列寧全集》第32卷第469頁)當前第三世界國傢已成為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保衛世界和平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