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在中國,主要分佈於貴州、雲南、四川、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等省、自治區。分苗、瑤兩個語支。屬苗語支的有苗語和佈努語;屬瑤語支的有勉語。語言譜系分類上的瑤語即指勉語而言。居住在廣東省增城、博羅、惠東、海豐等縣的佘族說的佘語也屬這一語族,但語支未定。在國外,分佈在越南、老撾、泰國境內。

  苗瑤語族語言具備漢藏語系的共同點:①每個音節都有聲調。②居於音節末尾的輔音主要有-m、-n、-ŋ、-p、-t、-k。③音節結構分分為聲母、韻母、聲調3個成分。④除少數復音的單純詞外,每個音節都有詞匯意義或語法意義。⑤虛詞和詞序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苗瑤語族還有一些和同語系的其他語族不盡相同,而本語族兩個語支相同的特點:①除個別地區外,都有鼻音韻尾,苗語支有-n、-ŋ,瑤語支有-m、-n、-ŋ(部分地區-m已並入-n或-ŋ)。②元音不分松緊。③沒有帶前置喉塞音的聲母ʔb。④聲調系統和漢語相同。⑤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動詞謂語後。⑥形容詞除個別的以外,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後;人稱代名詞、數量詞組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前;名詞作領屬性定語時在中心語前。⑦沒有表示主動者、受動者的結構助詞。⑧否定副詞在動詞、形容詞前,如果動詞前面有能願動詞,則否定副詞在能願動詞前。⑨此語族兩個語支有相當數量的同源詞,舉例如下(苗語支以屬於苗語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的貴州省畢節縣大南山苗話為代表,瑤語支以屬於勉語勉-金方言優勉土語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大高坪話為代表):

苗語支和瑤語支的同源詞

  從上面列舉的一些同源詞可以看出苗、瑤兩個語支語音的一些對應現象。大南山苗話的 pl、mpl、t、nt、t鈉、tʂ、ʐ、k、q分別和大高坪勉話的pj、bj、t、d、ʨ、pj、l、ʨ、ʨ對應;大南山苗話的ou、e、o、ua、oŋ、aŋ分別和大高坪勉話的ei、au/a∶u、o∶n、ai、oŋ、ε∶ŋ對應;大南山苗話的43、31、55、21、44、13、33、24調分別和大高坪勉話的33、21、52、31、24、12、55、12調對應,它們分別是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調(依次標作1、2、3、4、5、6、7、8,寫在音標右下角的括弧內)。

  苗瑤語族兩個語支的不同特點:①苗語支沒有塞音韻尾(佈努語的壯語借詞有帶塞音韻尾-t、-k的),元音不分長短;瑤語支除個別地區外都有塞音韻尾-p、-t、-k,還多一個鼻音韻尾-m,元音分長短,所以瑤語支的韻母比苗語支多。②名詞作限制性定語時,苗語支在後,瑤語支在前。③除個別地區外,苗語支量詞可以單獨修飾名詞,瑤語支則不能。④指示詞作定語時,苗語支在後,瑤語支在前。

  苗瑤語族的歸屬問題,是國際語言學界爭論的問題之一。20世紀初,外國學者普遍認為苗瑤語屬印度支那諸語(即後來的漢藏語系)。中國學者一向主張苗瑤語是漢藏語系的一個語族。1942年美國學者白保羅(即P.K.本尼迪克特)認為苗瑤語可能和泰語一樣,不屬於漢藏語系。1966年白氏建立澳泰語系,其中不包括苗瑤語。到1975年白氏修改他的澳泰語系,認為苗瑤語是澳泰語系的一個語族,另一個語族包括加岱語和南島語。這裡的加岱語包括泰語、北部泰語(即中國的壯語、佈依語)、侗水語、黎語、仡佬語、拉綈語、拉珈語等。對白氏的學說目前還有爭論。中國學者已開始註意研究苗瑤語的系屬問題。

  

參考書目

 毛宗武、蒙朝吉、鄭宗澤:《瑤族語言簡志》,民族出版社,北京,1982。

 王輔世(主編):《苗語簡志》,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