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人數最多的印第安人。又譯“奇楚亞人”。專指居住在安第斯山區溫暖谷地的部落,以區別於住在寒冷高原的艾馬拉部落。屬蒙古人種美洲支。現約1000萬人。使用克丘亞語,屬印第安語系克丘亞語族。有文字。多信天主教,有些人保留傳統的拜星教、拜農教等宗教信仰。目前主要分佈在:秘魯中部和南部各省(以庫斯科省和阿亞庫喬省為最多);玻利維亞南半部的奧魯羅、波托西、科恰班巴、丘基薩卡等省;厄瓜多爾的大部分山區和部分沿海地區;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高原沙漠地區。克丘亞人聚聚居的國傢印歐混血化過程在加速,克丘亞人所占比例趨於減少,但絕對數仍在增長。

  15世紀初,克丘亞部落是安第斯中部地區最強大的部落之一,是印加國塔萬廷蘇尤的創立者。在印加國存在期間,統治者采用專制的組織形式,實行劃一的法規、宗教、禮儀,強行使用克丘亞語為國語,促使被征服的部落統一為克丘亞(印加)部族。16世紀西班牙的入侵,使克丘亞人受到絕種的威脅。反抗殖民主義鬥爭的不斷興起,特別是1780年印第安酋長圖帕克·阿馬魯二世領導的起義,動搖瞭西班牙統治的基礎,更加促進瞭克丘亞民族的形成。到19世紀60年代,資本主義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加強瞭各地克丘亞人之間的經濟聯系,克丘亞語排擠瞭其他印第安語言。印第安各部落的絕大多數人已開始融合為一個統一的部族。到20世紀初,克丘亞人已是安第斯地區占多數的印第安人的一支。

  克丘亞人具有反殖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光榮傳統,曾建立過保衛塔萬廷蘇尤印第安人權利委員會、印第安人地區性工人聯合會、復興社。20世紀30年代以來,民族民主運動依然接連不斷。農村保留著半封建的生產關系,耕作技術原始。土地改革使農村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有所發展(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合作社形式也在出現(秘魯等)。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種植馬鈴薯、黍類、玉米、小麥、大麥等,飼養駱馬、駝羊、綿羊及牛和馬。手工業發達,擅長紡紗、織佈、編織、織物染色、繡花、制陶、木雕以及制作金、銀、銅首飾。基本食物為馬鈴薯和玉米。服裝以穿戴鬥篷、披肩和戴寬邊帽為最普遍。民間文學及音樂、舞蹈獨具特色。幾乎每個男子都會演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