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Μ.科瓦列夫斯基

  俄國民族學傢、歷史學傢、法學傢、社會學傢、彼得堡科學院院士。生於俄國哈爾科夫,卒於彼得堡(今列寧格勒)。1872年畢業於哈爾科夫大學法律系,後去柏林、巴黎、倫敦深造,結識瞭K.馬克思和F.恩格斯。1878~~1887年,任莫斯科大學教授,先後3次去高加索考察。1887年,因思想激進被解聘,後去歐美研究和講學。1905~1916年,任彼得堡大學教授。1906年創立民主改良黨,鼓吹君主立憲,被選為杜馬代表。1907年成為國傢參議院議員。1912年,Β.И.列寧曾指出他是“早就一隻腳站在反動陣營裡的思想傢”。他是實證主義者,學術上既受英國歷史學傢H.J.S.梅因和古典進化學派的影響,又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其著作有數百種,主要的是:《伏特州公社土地所有制解體史綱》(1876)、《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1879)、《現代習慣和古代法律》(1~2卷,1886)、《原始法權》(1886)、《高加索的法律和習慣》(1890)、《傢庭及所有制的起源和發展》(1890)、《現代、近代和古代的氏族生活》(1905)、《社會學》(1910)。在這些著作中堅持母系氏族制是普遍存在的觀點,認為父系傢庭公社是母系傢庭向現代個體傢庭的過渡,明確劃分兩種公社,即傢長制傢庭公社(見傢庭公社)和農村公社,認定後一種公社是氏族瓦解的形式。這些觀點在學術界產生瞭一定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此曾予以高度評價。他還寫有其他方面的著作,如:《英國中世紀末期的社會制度》(1880,博士論文)、《現代民主的起源》(1~4卷,1895~1897)、《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之前的經濟增長》(1~3卷,1898~1903)等。他的優秀著作大多寫於早期,這時他實際上認為社會經濟因素起著主要的作用。但在後期,他鼓吹因素理論,強調心理和生物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