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南部的居民。又稱“佈裏亞特蒙古人”。約35.3萬人(1979),主要分佈在蘇聯俄羅斯聯邦佈裏亞特自治共和國,部分分佈在赤塔、伊爾庫茨克等地。屬蒙古人種西伯利亞類型。使用佈裏亞特語,分東西兩大方言,屬阿勒泰語系蒙古語族。18世紀起使用老蒙文,1931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原信薩滿教,東貝加爾湖地區的居民則多信喇嘛教,現名義上信仰東正教,實際上仍保留薩滿教殘餘。

  佈裏亞特人的遠遠祖可追溯為新石器時代就已分佈在貝加爾湖沿岸的居民。13~14世紀時,他們又吸收瞭一些北方蒙古部落的成分。17世紀,由貝加爾湖西岸的佈拉加特人、埃希裡特人、杭戈多爾人與東岸的霍林人等相結合,形成佈裡亞特部族。17世紀末,其住地被沙俄兼並,佈裡亞特人曾多次起義反抗。1918年2月建立蘇維埃政權,同年8月被日軍占領,1919年4月又被美軍占領。1920年恢復蘇維埃政權,1922年初成立佈裡亞特-蒙古自治州,1923年改為自治共和國。17世紀中葉,佈裡亞特人父系氏族制度解體,早期封建關系開始發展,但長期保留著血族復仇、氏族互助等殘餘。19世紀後期,東部地區的佈裡亞特人主要從事遊牧業,飼養綿羊、馬和駱駝;西部的多為半遊牧民,兼種少量大麥和黍子,並從事狩獵和捕魚。由於較早掌握瞭煉鐵技術,制作鐵器是他們的主要手工業。20世紀20年代以來,多由遊牧轉為定居。傳統的住屋是圓錐形的氈制蒙古包,西部地區已轉入定居的農民則住壁桁式的木架帳篷。穿著與蒙古人類似,男女都穿右開襟的豎領長皮袍,束寬腰帶,穿翹頭氈靴。文化和生活深受俄羅斯人影響。

  另有少數佈裡亞特人分佈在蒙古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