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官修的八旗制度的重要志書。漢文本《初集》253卷(包括目錄2卷,序列職名1卷);《二集》356卷(包括卷首的12卷,目錄2卷)。八旗制度是清代滿族特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對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瞭極為重要的作用。明朝以來各省均有方志,唯清初八旗未纂修成書。清世宗胤禛於雍正五年(1727)命編八旗志書,皇五子和親王弘晝與大學士馬齊、鄂爾泰、張廷玉等奉敕編撰,乾隆四年(1739)成書,為《初集》。全書分為八志:旗分、土田、營建、兵制、職官、學校、典禮、藝文;;八表:封爵、世職、八旗大臣、宗人府、內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選舉;列傳:宗室王公、名臣勛臣、忠烈、循吏、儒林、孝義、烈女。書中對八旗的建立、發展、增添和更定,人物的生平事跡等均有詳細記載,而以雍正十三年為斷限。嘉慶元年(1796)大學士福康安等奉敕續修,成書為《二集》,增輯瞭乾隆年間史實,以補初集之不足。兩集均為研究清代八旗制度的重要史籍。

《八旗通志》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