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旅遊的動機、角色、制度和人際關係,以及上述因素對旅遊者和被訪地的影響的社會學分支學科。

  形成和發展 對旅遊的科學研究起源於歐洲大陸。1899年義大利學者D.波狄奧發表的《義大利外國旅遊者的流動及其花費》一書,被認為是第一本有關旅遊的學術著作。1933年英國學者F.奧格威爾在《旅遊活動》一書中,用數學統計方法研究旅遊活動,並從經濟的角度確定瞭“旅遊者”的科學涵義。真正從社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旅遊始於20世紀70年代,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社會學和社會人類學系學者K.埃裡克發表的《從社會學角度看國際旅遊業》,是一篇重要的旅遊社會學論文。1977年美國密執安大學商學院R.麥金托什和C.格波特合著的《旅遊學──要素·實踐·基本原理》一書,其中旅遊社會學的研究占有重要的位置,對旅遊社會學的形成和發展起瞭很大作用。80年代,中國也開展瞭旅遊社會學的研究,主要研究旅遊的人口構成、旅遊的社會影響、旅遊的社區開發和旅遊的社會政策等問題。

  與相鄰學科的關系 旅遊社會學同旅遊經濟學、旅遊心理學都是從旅遊學分離出來的學科,它們的區別在於:旅遊經濟學研究的是旅遊經濟活動規律及旅遊事業同經濟發展的關系,屬於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旅遊心理學研究的是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的心理要求、旅遊對人的心理影響,屬於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旅遊社會學則以旅遊和社會的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探討旅遊的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社會功能和社會影響,屬於社會學的分支學科。

  研究內容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社會變遷與旅遊。研究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政治制度的變革以及國際環境的變化對旅遊的影響,以協調旅遊業和社會各行業的相互關系,確立旅遊業在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②社會文化與旅遊。研究旅遊的文化功能和旅遊對文化的需求、旅遊地區的文化資源和旅遊者的文化動機,以便正確處理旅遊者異質文化和本土文化的關系,提高旅遊服務質量。③社會交際與旅遊。研究旅遊交往中的情境定義、人際吸引和心理動機,以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④閑暇時間與旅遊。研究旅遊在閑暇時間中的地位和作用,旅遊客源圖(客源地)中閑暇時間的總量以及與旅遊有關的閑暇時間的周期,以深入分析國際旅遊市場,科學預測旅遊的淡季、旺季及其發展規律,搞好旅遊業的經營管理。⑤社會人口與旅遊。研究人口數量、質量以及人口老齡化、人口城市化等人口現象與旅遊的關系,分析旅遊人口的分佈和旅遊人口的年齡、性別、職業、種族、文化等結構,以便從宏觀上把握旅遊市場,合理安排旅遊活動。⑥社會群體與旅遊。研究旅遊群體的特征和互助,旅遊群體內外的人際關系和交往方式,旅遊群體中的沖突和順應,以及沖突的調適方式,以提高旅遊群體的整合力。⑦旅遊的社會功能。研究旅遊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交流、各國和各地區人民友好往來、文藝的繁榮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研究旅遊者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各種違規行為及旅遊的消極行為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宗教滲透、腐朽文化侵蝕等等社會問題,研究對旅遊違規行為的社會工作和對旅遊社會問題的社會控制。⑧旅遊社區建設和旅遊體制改革。研究構成旅遊社區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人文因素,旅遊社區的規劃、管理、吸收力、輻射力、指標系統、旅遊點分佈等,以便為旅遊社區建設提供咨詢,探索有利於旅遊業發展的旅遊體制和加強旅遊業的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