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主義對社會經濟形態發展過程客觀性的科學表述。

  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儘管有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參與,但本質上同自然界一樣受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的支配。社會經濟形態的變化根源於生產力的發展,每一代人所遇到的生產力,都是歷史既定的,不能由人們任意選擇。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隻能建立什麼樣的生產關係。人們必須象服從自然界的規律一樣,服從物質生產的規律。這一事實是馬克思在對社會現象的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他所用的方法,,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來,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來,並把生產關系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用“自然歷史過程”一語表述他關於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思想。由於有瞭這一科學的思想,才使人們有可能用象自然科學一樣的精確眼光考察和研究人類社會及其發展,把對社會的認識變為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