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關於園林藝術的理論專著。作者計成,生於明萬曆十年(1582),吳江人。他能詩善畫,曾在鎮江、儀征、揚州、常州等地為私傢造園,名播大江南北,晚年總結造園經驗寫成《園冶》。

  《園冶》共3卷,討論瞭“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基本原則和各種具體的造園手法,如造園選址、造景要領、總體規劃、屋宇設計、室內裝修等等以及門窗、牆垣、鋪地、掇石、假山等房屋以外的建築處理手法。列出100種式樣的欄桿加以比較。最後論借景,是全書的總結概概括。

  《園冶》認為,中國傳統園林的審美特征主要通過因、借、精、巧等創作手法體現出來。園林的美,首先在於因地、因時、因材、因物、因勢利導,在選址造景、規劃建設中表現得“精而合宜”。園林雖有內外,但通過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擴大瞭空間,豐富瞭景觀,使人感到“巧而得體”。這是從南北朝以來中國自然風景式的園林審美經驗的長期積累和最後總結。

  本書一再強調“構園無格”、“景到隨機”、“得景隨形”,反對給園林創作規定出刻板的章法,主張一切景觀處理都必須具有“宛自天開”的審美效果,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①要力求表現天然的、流動的、曲線的美,避免規則、刻板、僵滯的構圖。例如,所謂“不妨偏經,頓置婉轉”;“如方如圓,似偏似曲”;“曲折有條,端方非額”等等,都是對園林構圖的基本要求。②要力求取得繪畫的空間審美效果。書中贊賞的空間構圖,是“剎宇隱環窗,仿佛片圖小李,巖巒堆劈石,參差半壁大癡”,或是“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熳”,以至“悠悠煙水,澹澹雲山,泛泛魚舟,閑閑鷗鳥”,都是引人入勝的立體繪畫。《園冶》中提到的建築手法多不勝舉。由於建築在園林中占的比重很大,園林的風格事實上取決於建築的風格。《園冶》所論建築的風格、式樣,強調樸素雅致,即所謂“時遵雅樸,古摘端方”。要求建築裝修作到“制式新番,裁除舊套”;反對雕琢、堆砌、俗套。

  疊石為假山是中國園林的顯著特點之一。《園冶》不贊成當時許多假山以山石名貴、構圖繁瑣相標榜,而認為假山應是真山美的集中,要有“佳境”,“野致”,“天然之趣”,這就是所謂“深意圖畫,餘情丘壑”。

  《園冶》成書於明末,1634年刊行,至清代即湮沒無聞,傳入日本後備受推崇。法國佈阿依索的《論造園藝術》是歐洲最早的造園學專著,1638年出版,比《園冶》問世晚4年。1981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瞭《園冶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