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哲學傢朱熹所輯理學傢傳記彙編。成書於乾道二年(1173),全書14卷。伊洛指伊川和洛水,北宋程頤曾居於嵩縣西北,地臨伊川。二程、邵雍等又都長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陽居住、講學。朱熹把周敦頤、二程、張載、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狀、墓誌銘、遺事等傳記資料,排成理學譜系並以二程為中心,溯源探流,所以稱此書名。

  《伊洛淵源錄》確立瞭理學的道統,該書轉述程頤《明道先生墓表》的話說,程顥“倡聖學以示人,辨異端,辟邪說,開曆古之沉迷,聖人人之道,得先生而後明”。認為隻有程顥得不傳之學。書中進一步宣揚二程接孟子之傳,使聖經賢傳的真義復明於世;又把周敦頤尊為二程的老師,規定瞭理學道統譜系。《伊洛淵源錄》是理學傢傳記匯編,專門敘述理學的源流。《宋史》沿此而特立《道學傳》,並開孫奇逢《理學宗傳》一類理學史著作的先聲。

  《伊洛淵源錄》的版本有,元至正刻本,明成化九年(1473)張瓚刻書林葉氏印本,明嘉靖八年(1529)刻本,明萬歷四年(1576)積善堂陳氏刻本,清康熙刻本,《朱子遺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