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中世紀數學傢、自然科學傢和哲學傢。拉丁名為艾爾黑絲恩。生於巴士拉,曾在法蒂瑪王朝宮廷中任職,因對國王哈基木(996?~1021)的專制和暴行不滿,佯裝瘋癲,辭官而去,直到哈基木逝世後,才專心致志於科學和哲學的研究。

  伊本·海賽姆在科學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對光學的研究。他首先提出視覺是由物體發生的光輻射線引起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網膜,通過視覺神經傳達到大腦皮層,才產生瞭形象。他第一次提出眼睛晶狀體看到的物體形象要比實際的的為大,從而推論出光線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在天文學方面論證瞭行星運動規律和距離;在數學和醫學方面也有不少新的發現。他在哲學上繼承瞭亞裡士多德的唯物主義學說,認為哲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哲學的目的是探索真理,為人類服務;感性事物是認識的基礎,人們通過思維和判斷得到理性知識,感性認識是和理性認識密切不可分的,借助科學能夠獲得真正的理性知識。他對宗教持懷疑態度,死後被控為叛教徒。他的著作被認為是異端邪說,遭到焚毀。

  伊本·海賽姆的科學和哲學著作有100多種,大部已失傳。他的哲學著作有《波菲利邏輯學引論註解》、《亞裡士多德倫理學註解》、《亞裡士多德靈魂說註解》、《論人與世界》、《論原則、本質和完善》、《論幸福與痛苦》和《論理智的本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