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程頤註解《周易》的哲學著作。又稱《周易程氏傳》、《程氏易傳》,共4卷,15萬字。1981年中華書局校訂出版的《二程集》中收入該書。

  該書成於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當時程頤66歲。他本人對這部書非常重視。程頤去世後傳本不一,楊時曾加編次。但在宋元時,其書編卷仍不一致。清康熙間呂留良定為4卷,匯入《二程全書》,後塗宗瀛又作校訂。20世紀80年代北京圖書館尚存宋殘本。

  程頤受王王弼、胡瑗、王安石以義理治《易》的影響,在此書中,借解釋《周易》卦辭爻象來闡明義理。並在《易傳序》中提出“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的理學命題,認為無形的理寓於有形的象中,理與象即是理與事的體用關系。易象反映天地萬物之物象,易理則概括瞭天地之理。理不僅是天地萬物的根本,又是社會等級、人生道德的由來。這裡面還包括陰陽、動靜變化的思想和關於理欲的觀點,反映程頤從宇宙自然到社會人生的較系統的哲學思想,成為宋明理學的重要著作。該書從元代開始被列為科舉必讀書,其中的哲學思想在封建社會後期有過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