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

  中國近代思想傢、史學傢、文學傢和美學傢。字靜安,一字伯隅,號觀堂,又號永觀。浙江海寧人。生於光緒三年,清秀才,曾肄業於杭州崇文書院。光緒十八年補博士弟子員。1898年到上海,為《時務報》司書記校讎。他利用公餘到羅振玉(11866~1940)在上海辦的東文學社就學。1901年赴日本東京求學,始讀康德哲學。次年因病輟學回國,繼續研究I.康德和A.叔本華哲學。發現康德哲學有“不可恃處”,便從哲學轉向文學、史學、考古學和金石、音韻學方面。在此期間,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信導師,清華研究院教授等。後在溥儀的紫禁城小朝廷內當五品官“南書房行走”,常以清朝遺老自居。1927年當國民革命軍北上時,因避所謂“再辱”,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其著作有60餘種,大部收入《觀堂集林》及《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

  哲學思想 王國維是康德特別是叔本華的信徒。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唯意志論和悲觀主義。他在30歲之前,用西方的觀念來解釋中國哲學史上的“性”、“理”、“命”等問題,作《論性》、《釋理》、《原命》三篇哲學論文。他用康德的不可知論解釋“性”,認為性超乎吾人的知覺之外。隻有超經驗的性是真性,而真性是不可知的。在經驗之內論性,則善惡“矛盾隨之而起”,是“無益之議論”。他認為理有廣、狹二義。他用叔本華的充足理由律給“理”下定義;廣義上的理,即理由,以宋人陳淳的“理有確然不易底意”等等作證明;狹義上的“理”,即理性,是從直觀概念中制造出來的抽象概念。他認為,無論廣義之理還是狹義之理,都“不存在於直觀之世界,而惟寄生於廣莫暗昧之概念中。易言以明之,不過一幻影而已矣”。在“命”的問題上,他完全接受叔本華因果律存在於自然界和人的意志中的觀點,認為沒有什麼自由意志,意志受動機支配,意志是不自由的。中國哲學史上的“命”如“死生有命”的“命”,同“理”一樣,是隻存在於觀念而不存在直觀中的幻影,而這個幻影支配著人生,因此人生沒有什麼自由。“命”,是王國維悲觀主義哲學的基礎。

  美學思想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美學的開創者之一。他把康德和叔本華等西方近代美學觀點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結合起來,運用在研究中國古典小說、詩詞和戲曲方面,卓有貢獻。主要著作有《紅樓夢評論》、《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等。他的美學思想由遊戲說、天才說、古雅說、境界說構成,境界說是其精華。這幾部分都貫穿一個根本觀點:美和文學藝術是超利害的。

  王國維的遊戲說來自康德的超功利說和席勒的遊戲說,他認為美的性質“可愛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認為美不具有物質利害性質,文學藝術和審美不是“道德政治之手段”。“文學者,遊戲的事業也。人之努力,用於生存競爭而有餘,於是發而為遊戲”。王國維還接受瞭叔本華的觀點,認為藝術的根本作用在於解脫人生苦痛,“美術之務,在描寫人生之苦痛與其解脫之道,而使吾儕馮生之徒於此桎梏世界中,離此生活之欲之爭鬥而得其暫時之平和,此一切美術之目的也”。尤其作為“美術之頂點”的悲劇,解脫的意義更大。總之,他把康德、席勒、叔本華等人的觀點集中在一起,認為美超利害,根源是遊戲沖動,目的是解脫。

  王國維一方面接受瞭康德關於藝術都是天才之作的觀點,認為文學是天才的遊戲事業,而天才是“曠世而不一遇”的。另一方面他提出古雅說,是對康德天才說的一種補充。所謂“古雅”,指的是和自然形式的美不同的藝術形式的美。前者是“第一形式”,後者則是“第二形式”,但第一形式的美即自然形式的美必須通過第二形式的美即“古雅”方能在藝術上得到表現和完成。而且,本來不美的第一形式還可以通過第二形式而取得美的價值。由於“古雅”是由人制作的“第二形式”即藝術形式的美,因此王國維認為對“古雅”的判斷不同於對自然形式的優美和宏壯的判斷。它不是先天的、普遍的、必然的,而是後天的、經驗的、偶然的。王國維的“古雅”說肯定瞭藝術形式所具有的美的價值,並且認為這種美的創造不完全依賴於天才,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和修養而達到。古雅與優美、宏壯,雖有如上的區別,但其根本性質──超功利,又是完全一致的。

  王國維的“境界說”概括瞭詩詞、小說以至戲曲藝術創作和欣賞的審美經驗,認為“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其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他指出“境”是對“自然人生之事實”的客觀描寫,“意”是對這種“事實”的主觀態度,所以意境是主客觀的統一,“境界”則是意和境的統一共名。在他的美學代表作《人間詞話》中,崇尚自然和真實,反對矯揉造作,認為這是意境創造的根本要求,也是“隔與不隔”的根本區別。他將“造境”與“寫境”分屬理想與寫實二派,但指出二者頗難分別。因為“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理想”。他還把意境區分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無我之境,人唯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壯美也”。境界不僅是指景物、喜、怒、哀、樂,也是人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夠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境界說繼承瞭中國古代的文學批評思想,並吸收瞭近代西方美學的某些觀點,涉及藝術和審美本質。

  王國維美學思想屬於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范疇,要求文藝擺脫封建主義桎梏,具有啟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