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學術思想史著作。近代學者徐世昌及其門客僚友吳廷燮等集體編纂。1938年刊刻行世。全書共208卷,分為“正案”、“附案”和“諸儒案”。列入正案者有孫奇逢(1584~1675)、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戴震、龔自珍以及曾國藩、張之洞等179人,列入附案者有傅山、惠棟(1697~1758)、劉寶楠(1791~1855)等922人,列入諸儒案者有費密(1623~1699)、唐甄等68人,共1169人。

  本書對清代學學術不存“漢學”、“宋學”門戶之見,“無論義理、考據高下,自足成傢,第欲遠紹旁搜”,“凡有片善偏長,必廣為鉤索”。

  在編纂體例上,參照《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的做法而有所折衷。正案一般以學者字號為標題,凡曾為宰輔者或2人以上合案者,則稱其縣籍。列入附案的人物,則稱為正案中人物的傢學、弟子、交遊、從遊、私淑等。列入諸儒案者,以省籍分編。編排上,除居前11名是封建朝廷規定從祀孔廟者外,一般以學者生卒先後為序。每人先列傳略,後載專著、文集。所采著作都在傳中標明。

  本書搜羅人物眾多,材料豐富,收錄清代學者著作在萬種以上,但編纂不精密,內容也很蕪雜,可供研究中國哲學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