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廬

  中國現代歷史學傢、思想史傢。山西省平遙縣人。逝於1987年。1923~1926年就讀於北京政法大學法律系和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並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7~1930年在法國巴黎大學文學院聽講,開始翻譯《資本論》。1928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後,先後任哈爾濱政法大學、北平大學教授。1932年因宣傳抗日,在北平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33年經營救假釋出獄。1934~1937年在太原繼續翻譯《資本論》,研究中國社會史與思想史。1938年以後,曾擔任《中蘇文化》雜志主編,從事學術研究與著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西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侯外廬是中國較早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與方法清理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學者之一,在社會史、思想來領域做瞭大量開拓性的研究工作。他堅持觀點與材料的統一,根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解釋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思想與哲學思想。他著有《中國古代社會與老子》、《中國古典社會史論》、《中國封建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上、下冊),主編瞭《中國思想通史》(5卷,6冊)、《中國近代哲學史》、《中國思想史綱》(上、下冊)。其中多卷本《中國思想通史》是中國迄今最詳備的一部思想史著作,在學術界有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