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澀法之一,運用具有收澀作用的藥物,治療久瀉或久痢不止,大便滑脫不禁的治法。又稱澀腸法。久瀉久痢不止,易使人體的津液漸漸地丟失,澀腸法通過止瀉作用阻止津液的丟失,防止正氣進一步虛弱,適用於脾腎陽虛所致的久瀉久痢不止,大便滑脫不禁之癥,且兼見神疲乏力,面色少華,倦怠食少,腹痛喜溫喜按,手足不溫,舌質淡白,脈沉細無力等癥。常用訶子、罌粟殼、赤石脂、烏梅、禹餘糧等收澀藥與肉桂、幹薑、補骨脂等溫補藥配合使用,或用既有收澀又有溫補作用的藥物如肉豆蔻、吳茱萸等。代表方方劑如真人養臟湯、桃花湯、四神丸。若久瀉久痢、氣血不足,宜用真人養臟湯;久痢不愈,證見下痢膿血、色暗不鮮,宜用桃花湯;證見五更泄瀉,腹痛,腰膝酸軟,宜用四神丸。

  應用時,凡腹瀉或痢疾初起邪實、積滯未去者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