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散表邪、解除表證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又稱發表藥。

  功用 本類藥物質輕升浮,辛散輕揚,能促進人體發汗或微發汗,使表邪透散於外,達到治療表證,防止表邪內傳,控制疾病傳變的目的。部分解表藥還有宣毒透疹、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尿消腫、祛風除濕、通痹止痛、透散毒邪、解表消瘡、清利頭目、利咽消腫等作用。

  分類和適應應證 根據藥性及適應證的不同,解表藥可分為辛溫解表藥和辛涼解表藥兩類(見表)。①辛溫解表藥。辛以散風,溫可祛寒,故有發散風寒的作用。又稱發散風寒藥。主要用於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肢體酸痛,鼻塞涕清,喉癢咳嗽,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的風寒表證。常用藥有麻黃、桂枝、細辛、紫蘇葉、荊芥、防風、羌活、藁本、白芷、辛夷、蒼耳子、鵝不食草、生薑、蔥白、香薷、胡荽、檉柳等。②辛涼解表藥。辛以散風,涼可祛熱,故有發散風熱的作用。又稱發散風熱藥。主要用於發熱惡寒,頭痛目赤,咽痛口渴,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的風熱表證及溫病初起、邪在衛分者。常用藥有薄荷、牛蒡子、蟬蛻、菊花、桑葉、蔓荊子、淡豆豉、葛根、升麻、柴胡、浮萍、木賊等。此外,某些解表藥還可用治表邪外束、麻疹不透,肌膚有濕,復感表邪,風疹瘙癢,肺失宣降,咳嗽氣喘,風邪襲表,肺失宣降,風水水腫;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癰疽初起,兼有表證,風熱上攻,眩暈目赤,咽喉腫痛等證。

常用解表藥

常用解表藥續表

常用解表藥續表

常用解表藥續表

  配伍 使用解表藥時,由於四時氣候的差異,冬季多風寒,春季多風熱,夏季夾暑濕,秋季兼燥邪,故除針對風寒、風熱,選擇相應的辛溫解表藥和辛涼解表藥外,還須根據兼邪的不同,分別與祛暑藥、化濕藥、潤燥藥等配伍應用。若虛人外感,正虛邪實,難以祛散表邪者,又應根據體質不同,分別與補氣、助陽、滋陰、養血等補虛藥同用。小兒外感,因年齡體質與成年人不同,又有夾痰、滯、驚的不同兼證,亦當兼顧,如感冒夾痰,咳嗽氣喘者,須配化痰止咳藥;感冒夾食,腹脹納差者,當配消導藥;感冒夾驚,驚癇夜啼者,當配熄風止痙藥。

  用藥註意 解表藥的用藥劑量應隨季節的變化增減。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輕;秋冬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但均要中病即止,不可過量。表虛自汗,潮熱盜汗,以及久患瘡瘍、淋病、尿血的患者,雖有外感表證,也須慎用。解表藥多為辛散輕揚之品,不能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揮發而影響藥效。

  現代研究 解表藥有不同程度的發汗、解熱、鎮痛作用,對多種致病細菌、流行性感冒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部分藥物還有降壓及改善心、腦血液循環的作用。解表藥分別對西醫診為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及乙型腦炎初起、麻疹、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急性腎炎、風濕性關節炎、化膿性皮膚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部分藥物還可用於防治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及突發性耳聾等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