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透明介質構成配戴在眼部的人工裝置,其主要用途有:矯正屈光不正和斜視,提高視力;保護眼球免受強烈輻射或刺激性物質的傷害;治療眼病,如局部藥療;以及美容等。

  眼鏡的種類 按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分類,矯正屈光不正的有普通光學眼鏡及接觸眼鏡;矯正無晶狀體眼除接觸眼鏡外,還可植入人工晶狀體或表層角膜鏡片。另外還有各種防護眼鏡、變色鏡、美容鏡及矯正低視力的助視器等。

  所有鏡片均為薄透鏡,有1或2個曲面,其定度為該鏡片焦距的倒數

式中 D為屈光度,f為焦距,其單位是m。

  鏡片分類 分為球鏡片、柱鏡片及球柱鏡片。

  ①球鏡片(簡寫為“球”或“S”),其彎曲面為球面的一部分,故稱球鏡片,其屈光力在各子午線均相等。又分為凸球鏡片和凹球鏡片。凸球鏡片能使平行光線在其對側成實焦點(圖1),用(+)號表示,焦點和球鏡光學中心的距離稱為該球鏡的焦距。凹球鏡片能使光線分散,分散的光線向反方向延長形成虛焦點,以(-)號表示(圖2)。凸球鏡片用來矯正遠視、老視、無晶狀體眼,凹球鏡片用來矯正近視。

  球鏡片為多數三棱鏡構成。無論凸球或凹球鏡片,它的力量皆由中心向周邊遞增,凸球鏡片是由無數個底相對的三棱鏡組成。而凹球鏡片是由無數個尖相對的三棱鏡組成。

  ②柱鏡片,其曲面為柱的一部分,故稱柱鏡片,簡稱“柱”或“C”。柱鏡片的軸與圓柱平行,在軸的方向無屈光力,與軸垂直的方向屈折力最大。又分為凸柱鏡片及凹柱鏡片二種。凸柱鏡片是圓柱切下的一部分,在軸的方向其作用像一塊平板玻璃無屈折能力,而在與軸垂直的方向其作用相當於一塊凸球鏡片(LM)(圖3)。平行光線被屈折後成一直線 (F'F″)稱為焦線,此線與鏡片軸平行(圖4)。凹柱鏡片為一個可與圓柱密接的柱鏡片,在軸的方向如一平板玻璃無屈折力,而在與軸垂直方向的作用如一凹球鏡片(LM)(圖5)。平行光線被屈折後呈散開之勢,好像由鏡片後的直線(焦線F'F″)散開者(圖6)。凸柱鏡片矯正遠視散光,凹柱鏡片矯正近視散光。

  柱鏡片由一組組三棱鏡並列組成。

  ③球柱鏡片,為球鏡片與柱鏡片合成,即一面為球另一面為柱,又叫散光鏡片。球與柱可以都是凸的或都是凹的,或一凸一凹,其中一個子午線的屈光力最大,另一個與其垂直的子午線屈折力最小。當垂直子午線較水平子午線彎曲度大時,此時平行光線穿過,垂直子午線先成焦點,水平子午線後成焦後,因此在不同的切面就可見到不同的圖像(圖7)。圖7中在B處時,垂直子午線的光線已成焦點,而水平子午線仍在焦合中,故形成一水平線。在F處時水平子午線形成焦點,而垂直子午線的光線又在散開,因此形成一垂直線,二線所在的面稱為焦面,兩線間的距離稱為焦點間距離,其大小與散光度數有關。

  眼鏡片的幾何中心和光學中心 眼鏡上下左右的中心位置,或眼鏡水平徑線與垂直徑線的交點處稱為幾何中心。鏡片前後頂點聯線的中點為光學中心。通過光學中心的光線不改變其前進方向即無屈折現象。一般鏡片二個中心相重,並對準瞳孔中心,所以無三棱鏡作用。在眼鏡制備時由於某種治療的需要,常需使一個球鏡片帶有一定方向的三棱鏡作用。為此目的,除磨制三棱鏡附於原鏡片上外,尚可利用中心偏位法產生三棱鏡作用。即把鏡片磨制得光學中心偏離幾何中心,使戴鏡眼的瞳孔正對眼鏡片的幾何中心,此時鏡片即有三棱鏡作用。

  鏡眼距和屈光度的關系 一副眼鏡能否矯正屈光不正,取決於其屈光度是否正確,但也與鏡眼距有關。鏡片的屈光度一定時,若鏡眼距改變,則眼鏡的有效屈光度也就改變。同一屈光不正的眼,若眼鏡的位置不同,則其屈光度亦有改變。理想的鏡眼距是在角膜頂點前15.7mm,但實際上是以鏡片後面恰好不碰睫毛為原則,約在角膜前12mm。近視眼患者為瞭獲得更好的視力,習慣於將鏡眼距縮短,而遠視者則相反。

  棱鏡 三棱鏡為一楔形(三角形)的屈光媒質,有兩個彼此不平行的光滑面(即屈折面),二面相遇處稱邊或尖,鏡的厚部稱為底,二面相遇所成之角稱為屈折角。光線經過三棱鏡後,向底屈折,物象向尖端移位。三棱鏡的位置是按底的方向決定的,使用時必須註明底向上、向下、向內、向外或向多少度子午線。

  DE由密度小的空氣中射入密度大的玻璃內,則向垂線屈折;由密度大的玻璃射入密度小的空氣,則背垂線屈折。因此向三棱鏡底屈折,屈折的量名偏向角,以∠EKH表示,如果觀察者在G處,物體在D處,則透過三棱鏡所見的D移位到H處。

  三棱鏡無集合和分散光線的能力,故不能形成物像,不能像球鏡那樣定度。1m遠的物像通過棱鏡後移位1cm的距離,為一個棱鏡屈光度,寫作1Δ。因棱鏡有使物像向尖端移位的特性,故可以治療隱斜和間隙性斜視所引起的視力疲勞,改善斜視手術前後雙眼視功能,預防治療傍中心註視,異常視網膜對應點,改善眼球震顫引起的頭位偏斜等。其缺點為棱鏡度數大則會影響中心視力。

  接觸鏡 由透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直接貼附眼表面(可隨眼球轉動而轉動,不影響其中央部分的使用),但接觸鏡後表面與角膜前表面之間,由淚液充盈,稱為液體透鏡。接觸鏡、液體透鏡、角膜及房水的屈光指數十分相近,可認為是一個屈光媒質。新形成的屈光媒質的表面彎曲度可以隨意制造,故可矯正屈光不正。不是由角膜前表面所引起的散光不能用此鏡矯正(圖8)。

  據其接觸范圍的不同,可分為角鞏膜接觸鏡和角膜接觸鏡(隱形眼鏡)。前者缺點較多,已基本不用,多采用後者。

  根據構造及大小的不同分為微型與輪廓型,超薄型等。

  根據使用材料不同,可分為硬性接觸鏡和軟性接觸鏡。前者由有機玻璃制成,後者由親水凝膠制成,具有親水性,故又稱為親水性軟性角膜接觸鏡,它不僅可矯正屈光不正,還可治療某些眼病。

  以上幾種不同類型,各有其優缺點,且有的不能互相代替。如圓錐角膜,最好戴角鞏膜接觸鏡,一般微型鏡戴不穩。又如軟性接觸鏡不能充分矯正2.00D以上的散光,且光學作用不如硬性者好,消毒、摘戴較麻煩,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硬性接觸鏡。

  臨床應用 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主要用於光學矯正,特別是高度近視,屈光參差過大,角膜蔽光,無晶狀體眼等。②治療疾病,主要用親水性軟鏡,治療大皰性角膜炎、角結膜幹燥癥、角結膜燒傷、久治不愈的角膜潰瘍等。可利用其吸附和滲透藥物的性能,提供新的給藥途徑。③用於診斷,如球內異物定位器即為一種角鞏膜接觸鏡。④職業的需要,如運動員為瞭安全,演員為瞭正常的外觀,某些職業者在水霧較大處工作,均適合戴角膜接觸鏡(隱形眼鏡)。

  人工晶狀體 因外傷或手術而失去晶狀體的眼稱為無晶狀體眼。因為無晶狀體眼缺少瞭一個屈折力很強的屈光媒質,因而大大降低瞭眼球總的屈光能力,成為高度遠視眼。以往多用普通的高度遠視鏡矯正,但因物像的放大使患者短時間內不易接受,使用接觸鏡,可改善這種情況。在行囊外白內障摘出術後,立即將人工晶狀體植入晶狀體囊袋內,人工晶狀體的度數可在術前根據患眼的角膜曲率半徑,眼球前後軸長及前房深度來計算,還可查閱已計算好的圖表。人工晶狀體相當於眼內的眼鏡,免去戴取之苦,在視網膜上成像的放大率比接觸鏡更小,視力矯正最好。人工晶狀體植入後亦可發生以下並發癥,如葡萄膜炎,黃斑水腫囊樣變性,角膜水腫、變性,繼發性青光眼及眼內炎等。

  表層角膜鏡片 是經過切削加工成具有不同屈光度的板層角膜移植片,制成凸球或凹球鏡片。用於不能耐受角膜接觸鏡的兒童、術後無晶狀體眼、高度近視,遠視和散光。目前因其操作復雜,尚未普遍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