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在胸廓上口和肩胛骨喙突胸小肌附著部之間受到壓迫而引起的綜合征。表現為臂部疼痛、手指感覺異常,血管舒縮癥狀及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萎縮。過去所謂的頸肋綜合征、前斜角肌綜合征、肋鎖綜合征、胸小肌綜合征以及過度外展綜合征,現在統稱為胸廓上口綜合征。

  胸廓上口指胸廓頂部的橢圓形開口,以第一胸椎、第一對肋骨及胸骨柄上緣為界。在解剖結構上有異常變化時,兩側上口不對稱,患側較狹窄而且傾斜度大,則易於產生此種綜合征。胸廓上口正正常,但肩胛帶(支持兩側上肢的環狀骨結構,包括與脊柱和胸骨相連的肩胛骨和鎖骨)和胸廓上口間的局部解剖關系不正常時,亦能出現這種綜合征。

  頸58神經根和胸,神經根的前支組成臂叢,有時頸4(前置型) 或胸2(後置型)神經根亦參與組成臂叢。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在頸部穿過以肋骨為基底,前、中斜角肌為兩邊所形成的斜角肌三角間隙(圖1),經鎖骨下方和肩胛骨喙突胸小肌附著部的後方進入腋部。貫穿斜角肌三角間隙時,鎖骨下動脈和組成臂叢的胸1神經根呈銳角跨越肋骨。肩胛帶下移時,鎖肋間隙變窄,第一肋骨相對地向上方移動,胸1神經根和鎖骨下動脈被向上方頂起而受到壓迫。胸2神經根參與形成臂叢(後置型)時,就更易受壓。有先天性頸肋或有與之相連的纖維束帶時,斜角肌三角的間隙的底部升高,將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向上方頂起(圖2),臂叢就容易受壓。前斜角肌肥大或痙攣也會使斜角肌三角間隙變小,壓迫神經和血管。上肢過度外展或上舉時,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可受到胸小肌的壓迫。胸神經根內有交感神經纖維。動脈外膜也有交感神經叢,因此胸廓上口綜合征除神經根和動脈受壓的癥狀外,尚有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患者多為30歲左右的女性。主要癥狀是患側前臂和手的疼痛麻木。提攜重物可使麻木加重,肩臂抬舉時減輕或消失。手指易出汗,青紫,溫度降低。檢查可見患側肩下移,有時雙肩均下移,鎖骨上方可觸得有搏動而震顫的塊狀物,有時可聽得雜音,有壓痛,壓迫時癥狀加重。頸肩活動正常。牽拉患側上肢並將頭頸向對側推移時,患側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手力量減弱,不能作精細動作,大、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肉有萎縮,但大魚際的拇短屈肌卻不見萎縮。患側眼部可見有霍納氏綜合征(頸交感神經麻痹所致,表現為眼球內陷、上瞼下垂,下瞼輕度抬高,瞼裂變窄,瞳孔縮小、患側面部潮紅而無汗)。X射線檢查可見有頸肋或頸7橫突過長。

  本綜合征根據癥狀和體征多能作出診斷,但應與下列病癥鑒別:腕管綜合征、尺神經管綜合證、肩腱袖病、肢端感覺異常、頸椎病、脊髓空洞癥、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肌萎縮及肺溝瘤綜合征(肺尖葉瘤累及臂叢、肺尖可見陰影)等。

  患者應註意改善體位和姿勢,避免作上肢過度外展的動作,不要提攜重物,應進行聳肩鍛煉,以加強肌力,防止肩下垂。口服止痛藥使癥狀減輕,局部封閉和理療,對前斜角肌痙攣有明顯效果。一般經上述處理後均能治愈。經非手術治療癥狀不見好轉,手部肌肉有明顯萎縮征象或有血管受壓癥狀者宜行手術治療。X射線檢查有頸肋者,宜行頸肋切除術;有纖維帶者,切除纖維帶並行前斜角肌腱切斷術,術後神經、血管受壓即可解除。某些病人需經腋路進行第一肋骨部分切除術或胸小肌腱切斷術,癥狀始能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