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食管的惡性腫瘤,表現為吞咽困難。中醫屬“噎膈”。是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世界每年死於食管癌者約為20萬人。中國為食管癌高發國傢,每年死於食管癌者約占中國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5,僅次於胃癌,為第二位。中國以華北太行山區、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區、閩粵交界地區及湖北、山東、江蘇、陝西、甘肅、內蒙、新疆的部分地區為高發區,安陽地區的死亡率最高,根據回顧性調查資料,食管癌死亡率各省依次為河南、江蘇、山西、河北、福建、陝西、安徽、湖北。其餘各省、市、自治區均低於全國國平均水平,以雲南最低。早期診斷和徹底治療,預後良好。中、晚期癌雖治療有效,但5年生存率約1/4。已知某些因素與食管癌發病有關。

  病因 食管癌發生於世界各國,其高發區有顯著的地理性差異。2000多年以前中國豫西一帶已有“噎膈”的記載。多數學者認為食管癌是由環境中的致癌因素引起。已提出的致癌因素包括亞硝胺類化合物和黴菌毒素。食物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鉬、鐵、鋅、氟可能起間接促癌作用。吸煙、飲酒在某些國傢可能為主要病因,在中國不占重要地位。某些食品(如酸菜含有黴菌)和飲食習慣(如喜過熱食物等)可能與發病有關。營養不良、攝入蛋白質不足、維生素A、B2、C缺乏可能是發病的一種條件,總之食管癌可能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以致癌物為主要因素。已知的致癌物雖能誘發動物食管癌,但沒有一種為大傢所公認。

  發病機理 食管癌高發區的廣泛普查過程中,除經常發現食管癌新病例外,並發現很多食管炎及粘膜上皮細胞不同程度增生的病例。經前瞻性觀察已發現上皮重度增生的癌變率為26.6~30.3%。用亞硝胺誘發大鼠食管癌的試驗也發現瞭先出現上皮增生,而後進一步發展為癌。所以認為食管上皮由增生性病變是癌變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即食管上皮的增生而致不典型增生,進而發生原位癌和浸潤性惡性生長。由輕度增生到重度增生以至發展到癌的時間可能在1~2年左右。

  病理 食管癌的發生部位以中段最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根據組織學特點可分為五種,即鱗狀細胞癌(占90%左右)、腺癌(占7%左右)、腺棘癌、未分化癌和癌肉瘤,後三種少見。食管癌的病變范圍大小與預後無明顯關系,病變浸潤深度與預後關系密切。病變限於粘膜層和侵及粘膜下層,無淋巴結轉移,為早期癌,術後5年存活率為91%。其中限於粘膜內的稱原位癌,5年存活率為100%。病變侵及肌層以下的為中、晚期癌,術後5年存活率為24%。其中未穿透肌層者為40%。病理分期見表。

食管癌的臨床病理分期表

  食管癌的轉移方式有以下幾種:①直接擴散。最早出現於粘膜下層,其擴散范圍通常在1cm以上,超過5cm也不少見。②淋巴源轉移。一般首先發生於粘膜下淋巴管,通過肌層而到達與腫瘤部位相應的淋巴結。③血源轉移。少見。可轉移至肝、肺與胸膜、骨、腎、網膜與腹膜、腎上腺、心與心包、小腸、甲狀腺、胰腺、脾、喉、氣管、支氣管、中樞神經以及橫膈等處。

  臨床表現 根據高發區廣泛防治的經驗,早期食管癌並非無癥狀,其癥狀有吞咽食物梗噎感、吞咽疼痛、胸骨後疼痛、咽喉幹燥和緊縮感、食管內異物感、胸骨後悶脹不適、劍突下或上腹部疼痛以及食物通過緩慢或停滯感等,僅2.9~7.6%病人無任何感覺。對上述癥狀予以註意則有可能及早進行有關檢查,從而發現早期癌。中、晚期食管癌因腫瘤造成機械性梗阻侵犯支配食管運動的神經,因而發生吞咽困難,為進行性,開始可隻覺輕微、間斷發生的食物下咽困難。進幹硬食物、大口進食或吞咽過快時發生堵噎,用湯或水可將其送下。發展至晚期則隻能進軟食甚至流食。最後滴水難進。少數病人有咽下痛,疼痛部位與病變部位一致,多發生於病變有潰瘍的病例。可以伴有嘔吐,吐物為食管滯留的食物或粘液,偶有嘔血。常伴有消瘦、虛弱及惡病質等全身癥狀。癌組織侵及氣管形成食管氣管瘺時出現嗆咳,飲水或進流食時明顯。伴有感染時出現發燒、臭痰等,可並發肺炎或肺膿腫。當癌組織侵犯喉返神經時出現聲帶麻痹、聲音嘶啞。發生臟器轉移時可有相應癥狀。

  早期食管癌的病程至少在3年以上,而晚期食管癌從出現吞咽困難至死亡為6~12個月。

  診斷及鑒別診斷 對疑有食管癌的病例可用以下方法確診:①拉網法采取食管上皮細胞作塗片,進行細胞學檢查,診斷正確率87~96%。②X射線鋇餐造影,診斷正確率可達96%左右。③食管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食管粘膜,結合活檢,對食管癌尤其是早期癌的診斷和定位是最可靠的方法。鑒別診斷需與食管功能性吞咽困難、良性狹窄、外壓性食管梗阻、良性腫瘤、賁門失弛緩、食管憩室、食管結核等疾病相鑒別。

  治療 早期患者應首選手術治療。對中、晚期癌除作手術治療外,可采用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中醫治療等。近年用激光治療也有較好效果。

  預防 包括以下措施:①防止糧食和食品黴變,減少黴菌毒素的污染。②防止和消除食物及飲水中的亞硝胺污染。③推廣鉬酸銨肥料,改善土壤中缺鉬狀態。④改善不良飲食習慣,避免過粗、過硬及過熱飲食。維生素A可抑制亞硝酸胺的致癌作用。維生素C有阻止二級胺亞硝基化,防止亞硝胺形成的作用,可以適當應用。

  

參考書目

 河南醫學院主編:《食管癌》,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