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兒在體格和器官發育等各方面不同於成人,故在兒科用藥時要註意其特點。①兒童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藥物在體內吸收、代謝、排泄的過程一般比成人為快;②小兒體液占體重的比例較成人大,水鹽轉換率高,極易出現水和電解質的調節失衡,故小兒對影響水鹽代謝或酸堿平衡的藥物異常敏感,如用利尿藥後易出現低鈉血癥或低鉀血癥。水和電解質的變化又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③小兒消化系統、血液系統、肝、腎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藥不當常易致不良反應和中毒,年年齡越小,用藥就更要小心;④小兒抵抗力差,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和營養缺乏性疾病,許多疾病又反過來影響機體對藥物的耐受能力;⑤小兒處於生長發育期,激素應用會影響其發育,某些中樞抑制藥會影響其智力發育。

  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肝、腎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時各種酶系統功能不完善,因此對那些在肝內進行生物轉化及經腎臟排泄的藥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黴素治療化膿性腦膜炎時,其用量為嬰幼兒按體重計算之半量,否則可全身發灰、腹脹、嘔吐、呼吸不規則、紫紺、循環衰竭等,此即灰嬰綜合征。又新生兒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時間延長,腸蠕動不規則。這使某些藥物的吸收增加或減少,如青黴素G、氨芐青黴素、氟氯青黴素等口服後吸收的數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黃素等吸收量減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劑、磺胺異橂唑、頭孢力新等在新生兒時期其吸收不受影響。另外水楊酸類、維生素K3、新生黴素、磺胺類能從血漿蛋白部位把已經與其結合的膽紅素競爭置換出來,被置換出來的遊離膽紅素易於通過血腦屏障而引起膽紅素腦病,故在新生兒時期這些藥物都必須慎用。總之,新生兒應盡量少用藥物,用藥物註意減量,用藥時間不要過長。

  嬰幼兒選用藥物時,首先要瞭解藥物的立即反應。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時需要判斷異常癥狀,如腹瀉是藥物引起還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嬰兒血腦屏障不完善,對嗎啡類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樞抑制。其次要瞭解藥物可能引起的延緩反應,如有些藥物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有些藥物可引起免疫損傷性疾病等。

  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各種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內分泌系統發生急劇變化,生長發育出現第二個高峰,第二性征開始出現,用藥時要註意藥物的特殊中毒反應,如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對內分泌腺的影響等。

  1960年代,四環素類抗生素大量應用,能與新形成的骨、牙齒中所沉積的鈣相螯合,而引起牙齒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質發育不全,這種牙易於發生齲齒。故現在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素。另外,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突出。糖苷類抗生素慶大黴素對腎臟和第Ⅷ對顱神經──聽神經有毒性。年齡越小,腎功能越不完善,對這些藥物排泄越慢,藥物的血漿半衰期較成人長,造成的損害越嚴重。因此,鏈黴素或慶大黴素盲目註射,或用量過大,造成藥物性腎炎和聽神經損害,乃至腎功能衰竭或永久性聽力下降和耳聾的事例常可見到。

  不適當應用維生素和濫用“滋補藥”也是違反兒童用藥特點。如維生素 A,嬰兒期每日需要1500~2000國際單位。兒童需要2000~4500國際單位,市售濃魚肝油每毫升卻含維生素A5000單位和維生素D5000單位。濃縮魚肝油服用過多會引起維生素 A中毒。某些激素制品應用不當不但可造成內分泌紊亂,還可造成高血壓及全身代謝障礙。

  小兒用藥劑量隨年齡、體重變化,已有多種計算方法,目前較普遍采用按體重或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確定藥量。按體表面積計算既適用於成人,又適用於各年齡小兒,比較科學,但計算較繁雜。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體表面積=0.035(m2/kg)×體重(kg)+0.1(m2) 若體重超過30kg,則每遞增5kg、體表面積增加0.1m2,此方法不適用新生兒和早產兒。按體重計算較為簡便。對未測量體重的兒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體重:

  6個月前嬰兒體重   月齡×0.6+3(kg)

  7~12個月嬰兒體重  月齡×0.8+3(kg)

  1歲以上兒童體重   年齡×2+8(kg)

  藥物劑量(每日或每次) 劑量/kg/次(或日)×

              估計體重(kg)

  此外,還有根據成人劑量折算的方法,計10多種。實際工作中,藥物劑量受到多因素影響。一般初次使用時可先用較小劑量。對重危病人可根據既往經驗適當應用較大劑量。以後根據病情及用藥效果調整。

  給藥途徑和方法對保證藥物吸收和發揮藥理作用殊關重要。對年長兒要鼓勵口服。為瞭兒童服藥方便可將藥物制成水劑、乳劑或糖漿劑等劑型,不能吞咽或拒絕服藥而又無法通過其他途徑給藥時,可由鼻飼管滴入或由肛門-直腸灌藥;病情嚴重或藥物隻能供註射時可選擇靜脈或肌肉註射。選擇適宜的給藥途徑,要根據病情、藥物特性以及患兒年齡特點。應該宣傳說服傢長及醫護、保教人員,不要迷信肌肉或靜脈給藥,因這可能增加藥物中毒、過敏反應等危險。

  要註意藥品的配伍禁忌和用藥的適應癥。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大都由病毒引起;懷疑細菌感染最好根據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有效抗生素。切忌不問輕重,不分病原,輕易采用2~3種抗生素的聯合療法。還要註意藥物的配伍禁忌,這在靜脈註射中尤為重要。

  治療中也要選用有效、價廉的藥物。

  

參考書目

 諸福棠、吳瑞萍、胡亞美主編:《實用兒科學》,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