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年人(特別是患病的老年人)採用科學方法按照一定程式進行有條理有計劃的觀察、判斷、幫助和指導的工作。其範圍包括有病和無病,在傢中和醫院內的老年人。因此,不但醫務人員,老年人的傢人也應掌握老年人護理的知識。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人的平均壽命延長,許多國傢正向老齡化邁進。老年人護理應為全社會所關註。老年人護理要註意以下方面。

  體溫、脈搏、血壓、呼吸的觀察 分述述如下。

  ① 體溫。老年人基礎代謝率低,體重也偏低。對老人以腋下表測體溫較安全。當老人感不適、頭痛、畏寒、精神差,又觀察到呼吸、脈搏加快時,應測試體溫,以早期發現異常。

  ② 脈搏。老年人脈搏較慢,55~75次/分,但亦常可發生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

  ③ 血壓。老年人高血壓表現有兩種類型,一類為收縮壓高於21.3kPa(160mmHg)而舒張在正常范圍內;一類為舒張高於12.6kPa(95mmHg)而收縮壓在160mmHg上下。在傢庭內觀察血壓,開始可1日3次,早中晚固定時間。血壓穩定後可1日1次,以後再1周1~2次;有不適時再隨時測量。血壓低於100/60mmHg為低血壓,多見於體質差或營養不良的老人,也有因藥物引起的,無病狀時可不治療,但需嚴防因頭暈跌倒摔傷,長期臥床或衰弱的老人,在改變身體位置時常出現低血壓,這稱為位置性低血壓,表現為兩腿無力,神志恍惚,面色蒼白甚至失去知覺而跌倒。平臥後癥狀即消失。

  ④ 呼吸。正常人在平靜狀態下,呼吸頻率為16~20次/分。老年人常患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會出現呼吸頻率與節奏的改變。

  飲食護理 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常有牙齒脫落或裝有義齒。其飲食除應註意合理營養外,烹調應以爛、軟、碎為原則。蔬菜水果可切碎或制成果菜泥、汁;瘦肉、魚可絞碎制成丸子、肉末;紅棗、小豆制成棗泥、豆沙。進食要定時、定量。3餐間還可加2次點心(豆漿、果汁)。

  個人衛生護理 註意保護皮膚,老年人的皮膚逐漸萎縮變薄,失去彈性,易受損傷。對長期臥床者應註意預防褥瘡,最主要的是保持局部清潔、幹燥,按時翻身,並按摩受壓部位。洗澡不宜過勤,宜用中性肥皂,浴後塗些油脂或甘油。老年人頭發逐漸幹燥,易於脫落,不宜經常洗頭,但須梳理整齊,按時理發、剃須。老年人的指甲特別是足趾常增厚變硬,須用溫水浸泡後再修剪,切勿損傷皮膚。老年人牙間隙變大,易被食物嵌塞,每次飯後需將食物殘渣清除幹凈。

  活動的護理 老年人因活動少,常出現四肢無力和肌肉萎縮,再加對環境適應能力差,反應遲鈍,常易發生跌碰性外傷,而輕微的外傷又會導致骨折,這是老年人骨質疏松,骨骼彈性、韌性降低所致。一旦發生骨折,治愈時間相對較長,治療中的制動,又會出現消化不良、便秘、感染等並發癥,進一步威脅健康,故加強運動鍛煉的安全,防范和預防老年人外傷,也是老年護理的重要環節。

  ① 鼓勵老年人與人交往並進行戶外活動,要註意體位改變前的準備活動;老年人血管收縮中樞功能減弱,當體位改變時會出現暫短失調,產生位置性低血壓、腦缺血。故當平臥起坐或站立時,動作要緩慢,切忌過猛。手扶一定牢固之物如床、扶手、安全杖,可起扶托作用,保證安全。尤以服用鎮靜劑或睡眠初醒時,需先活動手足,視清周圍環境,再緩慢起坐-站立-行走,防止跌碰。

  地板不可打蠟,室內添必要的設備:照明、床護架、呼叫鈴、地毯、安全手杖、馬桶椅、安全把手,浴室鋪設膠毯或防滑木架等,這均屬老年人使用的安全物品,可根據各人生活需要選用。

  ② 大、小便的護理,老年人常出現便秘、大小便失禁、尿瀦留等。要鼓勵老人進行腹肌鍛煉,指導他們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及自行腹部“の”字按摩(以手掌按腹,沿回盲端向上經橫結腸至降結腸順序反復按壓),以免便秘。對精神緊張、心理恐懼的老年人,可使用熱水坐浴,熱蒸汽熏會陰部等方法,松弛肛周肌群,誘導排便。對大小便失禁的老人首先要給以心理疏導,再輔之以指導、幫助,如進行擴約肌訓練,飲水後定時排尿,活動時墊好會陰墊等。要註意保護好會陰皮膚,防止破潰、感染。部分男性老人因前列腺肥大而致尿瀦留,早期可采用熱水坐浴法緩解,但應赴醫院檢查、治療。

  綜上所述,老年人護理的註意事項是:①給以精神支持,態度溫和,以克服其異常心理。②周密細致的觀察,不依賴主訴。③說話、交待問題需簡練,說話時面向老人,語句要清晰,避免高音調,可輔以手勢。應給老人思考時間,重要問題反復強調,以實物標記提醒老人。④啟發傢屬提供各種信息,並指導傢屬共同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