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抑制或殺滅真菌的藥物。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藥,如水楊酸、雷瑣辛、碘劑、硫磺等,仍在使用。本文著重介紹抗真菌作用顯著的新藥,有兩大類:一類是抗生素,主要有灰黃黴素、制黴菌素和二性黴素B等;另一類是合成藥物,包括咪唑類藥物(如克黴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和丙烯胺衍生物。

  藥代動力學 主要介紹灰黃黴素、制黴菌素、二性黴素B、氟胞嘧啶及酮康唑。

  灰黃黴素 化學結構見圖1。

  此藥在胃腸道吸收較差,服藥4小時血中濃度達到高峰,半衰期9.5~21小時,停藥24小時後血中幾乎全部消失。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腸,微顆粒可大大增進吸收。此藥分佈於體內大部分組織中。4~8小時即可達角層,停藥2天後角層內藥物消失,長期服藥角層水平增高,這對治療皮膚真菌感染極為有利。此藥由肝內代謝,絕大部分藥物代謝後從尿中排出。

  制黴菌素 此藥在胃腸道吸收極差,大量口服血濃度不超過1~2.5μg/ml,因此不適合治療系統性真菌病,藥物主要從胃腸道排出。

  二性黴素 B 此藥口服難以吸收。僅能治療少數疾病,如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口服6周可大部治愈。主要作靜脈滴註,半衰期24小時,因而可隔日應用。藥物緩慢從尿中排出,可能是與脂蛋白結合,緩慢釋放,有時在1年之內仍可在尿中查出。因此,停藥之後仍然可以出現腎中毒癥狀,但腎衰竭病人並不影響其排出。

  氟胞嘧啶(5-FC) 化學結構見圖2。此藥口服後在胃腸道吸收較好,血中水平較高,血濃度大約50~75μg/ml。半衰期為2.5~6小時。但幹燥綜合征病人不能吸收此藥。吸收後分佈於各組織內,無蓄積,可以穿透血腦屏障,但能否穿入眼球,尚不清楚。在人類體內此藥基本不代謝,以原形90%以上從尿中排出。

  酮康唑 此藥口服吸收好,空腹服藥血清水平高,因吸收需要胃酸,凡減少胃酸藥物,如甲氰咪呱和其他抗酸藥不應在一起應用。此藥在肝內代謝,65%從大便排出。分佈於肝、腎上腺、結締組織及皮下組織等處較多,穿入腦脊液較少。

  作用 本類藥物對真菌的作用均為抑制作用,但作用方式不完全相同。灰黃黴素作用方式尚未完全明瞭,可能影響其微管系統和影響其核酸形成。制黴菌素和二性黴素B是選擇性的與真菌細胞膜結合,使膜的滲透性增加,細胞內容物漏出,細胞死亡。氟胞嘧啶進入真菌細胞內,在細胞內的去氨酶作用下,脫去氨基,形成5-氟尿嘧啶,幹擾真菌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合成。人類無此酶,故在人體內不變成5-氟尿嘧啶。咪唑類藥物阻止真菌細胞壁的麥角固醇合成,並幹擾氧化酶,引起細胞內過氧化氫聚集,使真菌細胞死亡。

  藥效及治療方法 灰黃黴素隻對皮膚癬菌病有效,主要是頭癬(包括黃癬、白癬和黑點癬)、體癬、股癬、手足甲癬等,真菌為毛發癬菌、小孢子菌和表皮癬菌3個屬的菌種。口服,20~30天為一個療程,需合並外用治癬藥物。制黴菌素治療胃腸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療皮膚粘膜念珠菌感染。也可制成坐藥。二性黴素 B主要治療深部真菌病,如系統性念珠菌病、隱球菌病、曲黴病、結合菌病、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組織胞漿菌病等。加於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作靜脈滴註,每日1次或隔日1次,逐漸增量,如有發冷發熱反應,可於點滴瓶中加氫化可的松滴註。5-FC治療念珠菌病、隱球菌病和著色芽生菌病,口服。克黴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可作靜脈滴註。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藥主要治療皮膚真菌病和皮膚念珠菌病。口服及靜註主要治療深部真菌病,也治療淺部真菌病。

  副作用 各種藥物均容易影響白細胞及肝功能,長期使用造成一過性 GPT上升或白細胞下降,停藥可愈。5-FC從尿中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腎功能差者應禁用或慎用。二性黴素B可損傷腎臟,並引起血鉀降低,有人易有發冷發熱反應,少數病人還可引起血栓靜脈炎。應用酮康唑時應特別註意肝臟受損問題,長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

  耐藥性及合並用藥 5-FC極易產生耐藥性,常在治療中逐漸產生。為瞭避免耐藥性的產生,開始就使用大劑量。另外,可與二性黴素B合並使用,臨床和實驗室都證明這兩個藥物有協同作用。5-FC還能與酮康唑合並用藥。但二性黴素B不能與酮康唑並用,因二藥有相互幹擾的作用。灰黃黴素長期使用也有少數淺部真菌產生耐藥菌株,可換用酮康唑。

  抗真菌藥研究情況 主要有下列幾方面的發展:

  咪唑類 已開發瞭三代藥物,第一代是咪唑類衍生物,如克黴唑、益康唑和咪康唑等。第二代是唑類衍生物,如酮康唑。第三代是三唑類衍生物,目前正在臨床試用的有依特拉康唑,它毒性小,抗菌譜廣,優於酮康唑,總量使用比酮康唑小5~10倍。此藥治療曲黴病、隱球菌病、組織胞漿菌病、念珠菌病、孢子絲菌病、著色芽生菌病和皮膚癬菌病(包括花斑癬等),均有較好療效。

  其他咪唑類衍生物可供外用者如聯苯芐唑,用1%的霜劑,對皮膚癬菌感染療效較好,每日一次外用即可。氟康唑是一個新的廣譜真菌藥物,治療淺部真菌病和系統性真菌感染,如念珠球菌病、隱球菌病等。副作用小,可以口服,也可靜脈給藥,能穿透血腦屏障,可作為搶救用藥,療程視病情而定。

  環吡氧胺 是吡啶的代替物,與咪唑類無關。廣譜抗菌,對皮膚癬菌、酵母、放線菌、其他真菌、細菌、菌質體等均有一定效果。抗真菌作用可能是排除細胞內的主要物質和(或)離子而產生效果。目前主要使用1%霜劑治療體癬、股癬、念珠菌感染等。使用4~8%指甲塗劑治療甲癬,其透入性強。

  丙烯胺類衍生物 目前主要使用外用藥萘替芬,此藥優於克黴唑、咪康唑等,外用治療皮膚癬菌病,臨床癥狀的改善比較迅速。

  此外,還有三並萘芬,可口服,也可外用,主治淺部真菌病和念珠菌病,特別是對甲癬效果較好,毒性低,正在試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