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中一種或多種脂蛋白升高的現象。與遺傳有關或繼發於其他疾病。脂代謝病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常表現冠心病和黃瘤,有的類型易發生復發性胰腺炎。血漿脂蛋白電泳、血漿脂類測定等可助確診。血中脂類主要為膽固醇、甘油三酯(TG)及磷脂,還有少量遊離脂肪酸。血脂增高也是血脂蛋白增高。但高脂血癥一詞指血中脂肪(甘油三酯)增多,高脂質血癥泛指甘油三酯、膽固醇及磷脂的增高。

  血漿脂蛋白的分類和功能 血漿中有五種脂蛋白,用超速離心法可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按顆粒大小和脂質含量而言,CM(主要含TG)>VLDL(主要含TG)>IDL>LDL(主要含膽固醇)>HDL。按載脂蛋白含量而言,HDL>LDL>IDL>VLDL>CM,故按密度排列是HDL>LDL>IDL>VLDL>CM。按電泳方法可分為 α-脂蛋白(相當於HDL)、β-脂蛋白(相當於LDL)和前β-脂蛋白(相當於VLDL)。因電泳法方便易行,故應用較多。中國人脂蛋白的正常值為:α-脂蛋白為41.12±4.03%,前β-脂蛋白為18.46±2%,β-脂蛋白為41.29±3.2%(武漢醫學院)。載脂蛋白(apoprotein)是脂蛋白的結構成分,是脂代謝中重要酶的激活或抑制因子,是脂蛋白細胞受體的配合基,對脂代謝有關鍵性作用。由於HDL有抗動脈硬化作用,血中HDL顯著升高的高 α-脂蛋白血癥者長壽。HDL、apoA缺乏及β-脂蛋白 (LDL)缺乏也可早發動脈硬化,產生有關的臨床病征。

  乳糜微粒(CM) CM在小腸中產生。正常人隻是於餐後血循環中出現CM,空腹即消失。食物在腸道消化吸收後,脂肪酸和膽固醇在小腸粘膜細胞再酯化,形成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脂,並與apoB48apoA、apoAⅡ和apoAⅢ、磷脂等結合成CM。CM從小腸進入淋巴和周圍血循環後,獲得apoE和apoC(從HDL中來),丟失apoA和apoAⅢ。同時,CM中的TG被脂肪組織、心肌和骨骼肌等組織毛細血管內皮表面上的脂蛋白脂酶 (LPL)水解,顆粒變小,表面成分如磷脂及apoC轉移到高密度脂蛋白 (HDL)。這種變小的CM稱為CM殘粒。肝細胞具有對CM殘粒高度親和的受體(apoB和apoE受體),CM完全由肝清除,不參與LDL的形成。

  極低密度脂蛋白 (VLDL) VLDL由肝合成。VLDL含apoB100、apoE和apoC。當VLDL進入血循環時,apoC從HDL轉運到VLDL,LPL被激活,TG被LPL水解。VLDL丟失瞭表面成分(磷脂和apoC),變成較小的含有某些TG、磷脂、apoB100和apoE的IDL顆粒。

  中間密度脂蛋白(IDL) IDL在血循環中存在短暫。apoE是IDL的結構成分,通過肝臟apoE受體,IDL在肝臟轉變為 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LDL所含的膽固醇酯(CE)部分來自VLDL,部分從HDL逆轉而來。肝臟和周圍組織有apoB100及apoE受體,LDL與受體結合,在細胞內進一步分解。約一半以上的LDL經肝清除,其餘由周圍細胞清除。當LDL與受體的結合有障礙時,血漿LDL中的膽固醇(LDL-C)升高,膽固醇經非受體途徑清除,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及黃瘤。

  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由肝及腸道合成,含有磷脂、自由膽固醇、apoA、apoAⅡ、apoE和apoC。HDL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高脂蛋白血癥的分類和發病機制 按脂蛋白成分的分類可分為高前β-脂蛋白血癥、高β-脂蛋白血癥、高HDL 血癥等。按有無傢族性可分為傢族性高脂蛋白血癥、非傢族性高脂蛋白血癥。按引起物質的分類可分為脂肪致高脂肪蛋白血癥、糖致高脂蛋白血癥等。按增高的脂蛋白的來源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高脂蛋白血癥。高脂蛋白血癥分類方法很多,按病因清楚與否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高脂蛋白血癥 分為傢族性(遺傳性)和散發性,前者的傢族成員可出現本病;後者無遺傳因素,也無繼發因素。傢族性高脂蛋白血癥可按脂蛋白代謝紊亂的主要環節劃分(表1)。

表1 傢族性高脂蛋白血癥

  與CM和VLDL代謝異常有關的病包括:①傢族性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癥。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60歲前發生心肌梗死的病人約有11~20%患此病。②傢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癥。為較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病人多肥胖,並發糖尿病和痛風的較多。③傢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癥(寬β病)。又稱血β-脂蛋白異常。十分少見,但易發生動脈硬化。④apoE缺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早期易發生冠心病,有結節-滲出性黃瘤。⑤傢族性apoCⅡ缺乏。為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易反復發生胰腺炎。⑥傢族性脂蛋白脂酶 (LPL)缺乏。為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兒童發病。⑦傢族性卵磷脂酰基轉換酶(LCAT)缺乏。為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病人有角膜混濁和貧血,易發生早期動脈硬化及腎功能衰竭。

  與LDL代謝異常有關的病,有許多是因為LDL受體的遺傳障礙造成,包括:①傢族性純合子高膽固醇血癥。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和黃瘤。②傢族性雜合子高膽固醇血癥。單純飲食治療TC不能恢復正常,親屬中有高膽固醇血癥或黃瘤,父母有早發心肌梗死史。③高β-脂蛋白血癥。病人早期發生冠心病,血漿脂質及脂蛋白水平正常,但LDL中的主要載脂蛋白apoB升高以及apoB/LDL-L比值升高。

  與高密度脂蛋白缺乏有關的病包括:①丹吉爾病(傢族性高密度脂蛋白缺乏癥)。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可能與 HDL的主要載脂蛋白A結構異常、apoA和apoAⅡ分解代謝增加有關。②apoA缺乏。早期發生嚴重冠心病,有輕度角膜混濁,血漿VLDL減少,LDL正常。

  其他的病包括:①β-脂蛋白缺乏癥。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腸道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兒童患者可因此發生脊髓小腦共濟失調和視網膜色素變性。②高 α-脂蛋白血癥。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此種人長壽。

  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癥 可為許多因素所致。也可與原發性高脂蛋白血癥合並存在,從而造成高血脂和嚴重的癥狀,糾正繼發因素後,原發性高脂蛋白血癥才得以顯露。因此,診斷高脂蛋白血癥,首先要檢查繼發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 飲食。高熱量、高膽固醇、高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的飲食造成或加重高脂蛋白血癥,飲食中缺少粗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和植物蛋白質,也是輔加的因素。

  ② 糖尿病。糖尿病人動脈硬化發病率遠較非糖尿病人為高,約1/3病人有高脂蛋白血癥。肥胖的輕型糖尿病病人,常有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使肝臟合成VLDL增加。

  ③ 甲狀腺功能減退。半數病人的血漿VLDL和(或)LDL升高,也可表現為寬β病和乳糜血癥,病人易發生動脈硬化。補充甲狀腺素後,血脂的改變可恢復正常。

  ④ 生長激素、雌激素和糖類皮質激素。如肢端肥大癥、用避孕藥、皮質醇增多癥及用高於生理劑量糖類皮質激素者,體內這些激素水平增高,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基礎胰島素分泌增加,血漿胰島素水平升高,使肝臟合成和分泌VLDL、TG增加,常表現為高甘油三酯血癥。

  ⑤ 腎病。尿毒癥進行透析者常表現為VLDL和TG升高,可能與 LPL活性降低、TG清除減少有關。腎移植者常見LDL和TC升高,也可為VLDL和TG升高,這可能與食欲和體重增加以及糖類皮質激素的應用有關。腎病綜合征患者常見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癥,血漿TC和TG升高,這可能為VLDL和LDL清除障礙所致。

  ⑥ 酒精。長期大量飲酒易發生高脂蛋白血癥,多表現為Ⅳ型,也可為Ⅱ6型;若同時攝入高脂肪食物,可發生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癥或Ⅴ型高脂蛋白血癥,並可引起胰腺炎。這與酒精增加肝臟合成和分泌VLDL、抑制 LDL活性使VLDL清除受阻有關。經常少量飲酒,VLDL產生雖然增加,但LPL活性增加,血漿VLDL能維持正常,HDL水平升高。

  世界衛生組織對高脂蛋白血癥的分型 分為五型。

  Ⅰ型 高乳糜微粒血癥。

  Ⅱ型 高 β脂蛋白血癥。LDL升高,又分二個亞型:①Ⅱa型。血漿TC>22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50mg/dl,TG正常。②Ⅱb型。血漿TC>220,LDL-C>150mg/dl,TG>150mg/dl。

  Ⅲ型 漂浮β或寬β型高脂蛋白血癥。血漿TC和TG中度升高(500mg/dl左右),TC與TG之比約為1,瓊脂糖電泳顯示寬β帶,並有上浮β,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與TG比值大於0.3。

  Ⅳ型 高前β脂蛋白血癥。血漿TG>150mg/dl,TC正常。

  Ⅴ型 高前β脂蛋白及乳糜微粒血癥。TC中度升高,此種分型隻說明高脂蛋白血癥的表型,不反映病因,因同一疾病不同時期有不同表型,不同疾病也可有相同表型。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使高脂蛋白血癥的病因學面目一新。J.戈爾茨坦和M.佈朗發現瞭LDL受體,闡明瞭 LDL代謝途徑以及傢族性純合子或雜合子高膽固醇血癥分別是由於 LDL受體缺乏或數目減少所致。血漿載脂蛋白A1、B、E、CⅠ、CⅡ、CⅢ水平測定以及脂代謝的重要酶如脂蛋白脂酶 (LPL)、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移酶(LCAT)的活性測定,闡明瞭某些高脂蛋白血癥的病因。

  診斷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血脂正常參考值 診斷的第一步,是測定總膽固醇 (TC)和甘油三酯(TG)的濃度。人群血脂水平因生活方式、勞動種類、文化水平與遺傳等各種因素而異,而且TC和TG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因此不能劃定一個正常范圍。血漿TC大於200mg/dl時,冠心病患病率相應地上升,TG也相似。中國人的血脂數值見表2。

表2 中國人血漿脂質數值

  病史和體格檢查 詳細詢明造成高脂蛋白血癥的內外因素,作相應的檢查,可對大多數病人作出病因診斷。有關因素為:①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尿毒癥、腎病、肢端肥大癥、皮質醇增多癥、阻塞性黃疸、紅斑狼瘡等;②藥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藥、糖皮質激素、噻嗪類藥、β-腎上腺素能阻斷藥;③飲食。總熱量過多伴體重增加,高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飲食以及飲酒等;④遺傳。有高脂蛋白血癥或黃瘤的傢族史、胰腺炎或反復腹痛以及早期動脈硬化傢族史。黃瘤和腱黃瘤是傢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特征,結節狀和結節滲出性黃瘤是寬β病的特征。

  治療 首先處理引起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癥的因素及疾病。對有下列易患胰腺炎及動脈硬化的因素者更應引起註意:①TG>500mg/dl;②TG為250~500mg/dl伴有高脂蛋白血癥或冠心病傢族史,或有TC升高者;③TC>230mng/dl,尤其伴有傢族史者。高脂蛋白血癥的治療,包括飲食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飲食治療 控制總熱量,肥胖者用低熱量飲食,直至體重降到理想程度。每日飲食中膽固醇含量<300mg,脂肪占總熱量30~35%,飽和脂肪酸占總熱量10%以下。對 LPL缺乏者(Ⅰ型),應控制脂肪低於每日每公斤體重0.5g,最好用中間鏈脂肪,以減少CM的合成。

  藥物治療 當控制飲食或減肥治療無效時才用藥物。煙草酸對降低血漿TG及TC有一定效果,為減輕面潮紅等副作用,可從小劑量開始。安妥明對降低TG也有效,但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多。消膽胺增加LDL分解代謝,阻止膽固醇從腸道吸收,促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對降低TC很有效。普羅佈可對降低血漿TC效果較好,對降低TG也有作用。Compactin抑制膽固醇合成。甲狀腺片可降低血漿TC,但僅用於年輕無冠心病的患者。聯合用藥可減少各藥用量及副作用,並具協同效果,特別對傢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常聯合用消膽胺和煙草酸,或聯合用消膽胺(見降血脂藥)和普羅佈可或Compactin治療。

  手術治療 對傢族性純合子高膽固醇血癥,有的主張先做門-腔靜脈吻合術,術後服降脂藥,維持血漿TC<400mg/dl,否則病人往往在20歲前死於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