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間隔破壞在肺實質內形成的含氣空腔。其外形不規則,小的直徑超過1cm,大的可佔據半側胸腔。可以單個或多個發生。多在 X射線胸部檢查和病理檢查中發現。

  肺大泡常伴有不同的肺部疾病,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晚期塵肺或結節病。少部分肺大泡病人無肺部或支氣管疾病。肺大泡患者易併發感染、自發性氣胸及大出血。發生這些併發癥時病情多較重。若發生自發性氣胸,可出現呼吸衰竭,是死亡的原因之一。

  發病機理 由於瘢痕組織或氣管內炎癥、分泌物等引起支氣管內活瓣性阻塞。吸氣時氣體進入氣道,呼氣時氣體因活瓣阻塞而滯留在氣道內。如此進行性發展,使肺泡逐漸增大,最後導致肺泡壁破壞,形成直徑超過1cm的肺大泡。

  臨床表現 肺大泡多無臨床癥狀,僅在X射線胸部檢查時發現。巨大的肺大泡壓迫周圍的肺組織可出現氣短。在原有肺部疾病的基礎上,發生肺大泡增大或發生新的肺大泡;肺大泡合並自發性氣胸均可出現氣短,合並自發性氣胸時,癥狀較重,患側伴有胸痛。肺大泡合並感染時,可有咳嗽、咯痰、發熱等癥狀。肺大泡的體征多和伴隨的原發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有關。少數肺大泡明顯者,局部叩診過清音及呼吸音減低或消失。

  X 射線胸部檢查是發現肺大泡最重要的方法。表現為局部圓形或類圓形透亮度增加,壁纖細如發絲樣,大泡內無紋理。在呼氣位,由於空氣瀦留,大泡的體積相對增大。繼發感染時,大泡內可有液體平面。

  治療 肺大泡無癥狀者不需治療。伴隨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者,主要治療原發疾病。若肺大泡占一側胸腔的70~100%,肺部無病變,同時有氣短等癥狀者或反復並發自發性氣胸、大出血者,可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