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特製導管經尿道放入膀胱排尿的技術。是檢查和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常用的方法。多用於解除各種原因的尿瀦留,探測尿道有無梗阻,直接採取膀胱尿作細菌培養或其他化驗檢查,以及測定膀胱容量、膀胱內壓,測量殘餘尿和尿動力學檢查;亦可通過導尿管註入造影劑作膀胱尿道造影、膀胱輸尿管回流造影;或註入抗感染、抗腫瘤藥物可作為治療手段。

  導尿應在無菌操作下進行。以1:1000新潔爾滅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術者立於患者右側,右手持鑷子夾住導尿管前端端2~3cm處,沾無菌潤滑油,左手執陰莖(若為女病人,則以左手拇指及食指分開小陰唇,顯露尿道口),將導管徐徐插入膀胱直至有尿從導管流出。

  導管的材料有乳膠、矽膠、聚乙烯等,後二種對尿道刺激性小,適用於保留尿管時。有的尿管前端帶有氣囊稱有袋尿管,放入膀胱後向氣囊內註入無菌液體5~30ml,使尿管不能脫落,便於保留尿管。否則保留一般尿管時,需用膠佈固定。尿管大小以周徑mm數值表示,如常用的F14尿管周徑約14mm。有的尿管前端較尖,略硬,並有彎曲,適用於前列腺增生癥不易插入普通尿管者,故稱前列腺尿管。缺乏經驗者使用金屬導尿管時容易損傷尿道,故應盡量少用,用時宜操作輕巧。

  一般導尿,在膀胱排空後將尿管拔除。過度充滿的膀胱突然排空,可能因膀胱突然減壓引起血管瘀血導致膀胱出血,故應緩慢或間斷地放尿。因病人不能自主排尿需留置尿管時,尿管接無菌瓶或尿袋,每日或隔日更換尿袋或尿瓶。尿管須每7~10天更換一次,以免尿沉淀物堵塞或形成結石。尿道口周圍每日以1:1000新潔爾滅或1:5000洗必泰清洗。神經原性膀胱機能障礙有較多殘餘尿者易合並尿路感染及腎功能損害,為瞭防止這些合並癥,病人自己或傢人應定時導尿排空膀胱,稱為自傢導尿。每次導尿後將尿管拔出,可避免長期留置尿管引起的不適和上行感染。根據尿量每日導尿4~6次,其中每晚睡前及清晨各導尿一次,避免膀胱過度充盈。適當的自傢導尿可使已合並的尿路感染和腎功能損害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