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按摩自身經絡腧穴或其他體表部位以強身防病的推拿方法。又稱自我按摩。其有多種形式,並可配合氣功及肢體運動一起進行。

  簡史 自我推拿是最早的一種按摩術。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本能地在腹部或患處進行撫摩,以減輕或消除疼痛和不適。戰國至秦漢時期,自我按摩已成為治療某些疾病的常用方法,如《內經》記載用以治療痿厥寒熱之痰,並與運動肢體關節、呼吸運動結合起來,稱為“導引按摩”。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唐時期,自我按摩被廣泛應用於強身防病。隋代《諸病源候論》在每卷病候之末多附有養身健體的自我按摩方法。宋代至明清時期,自我按摩漸趨完善,其種類和方法已相當豐富,應用范圍亦很廣泛。這一時期的一些醫學著作中對自我按摩都有專門記述。如張杲的《醫說》、張銳的《雞峰普濟方》、鄒娸續增的《壽親養老新書》、孟日寅的《養生擥要》、張映漢的《尊生導養篇》等。1949年後,自我按摩的方法和實際運用得到較系統的總結,還有人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自我按摩的作用機理進行研究,出現瞭一批專著,如谷岱峰的《保健按摩》、李業甫和白效曼的《自我保健穴位推拿》等。

  特點及作用機理 自我推拿的方法簡便易學,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動作自主掌握,柔和平穩,無副作用;主要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為目的,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年老體弱及慢性病人尤為適合。中醫學認為,自我推拿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推拿體表經絡腧穴,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整改善臟腑功能,滋養精神,從而起到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增進健康,延緩衰老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自我推拿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人體呼吸、消化、循環、內分泌等系統的功能,還可以調節神經精神系統的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種類與方法 歷代形成的自我按摩方法很多,根據命名特點可歸納為四類:①以按摩局部命名的一類,如摩目(又名熨目、拭目、摩眼、揉眼),浴面(又稱摩面),摩腹,擦腰,摩耳輪(又稱修其城廓),掩耳,叩齒,擊天鼓,存泥丸,捏中指中節法等;②以保健作用命名的一類,如封金匱,鐵襠功,運動水土,自我推拿眼保健、上肢保健、下肢保健、腰部保健,自我推拿寬胸法、健胃法、安神法、開關法、開鬱法等;③以動作形態命名的一類,如托踏、幹浴、左右開弓等;④以固定的按摩程式命名的一類全身自我推拿方法,如十二段錦、自我推拿十八法等。其中常用的自我推拿方法有以下幾種。

  面部保健按摩 有清利頭目,清除疲勞,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促使頭面部血液流通,代謝旺盛,皮膚滋潤,皺紋減少。適用於面部美容保健及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中耳炎、鼻炎等疾病的輔助治療和預防。操作方法依次為:①揉按印堂。以拇指放於印堂穴(兩眉頭連線的中點)上,其餘四指附於目外,揉按20~30次(圖1左)。②分推前額。兩手四指並攏後附於印堂部,沿兩眉向外分推至太陽穴3~5次。再沿眉上額部從內向外分推3~5次,逐次升高,直至前發際下;然後再逐次降低,共分推15~30次(圖1右)。③揉、推迎香。兩手中指和食指各按於同側迎香穴,(鼻唇溝中,距鼻翼兩旁5分處),向外揉按20~30次;再向上推抹20~30次(圖2左)。④掐揉人中。食指尖按於鼻下溝正中凹陷處,先掐後揉20~30次(圖2右)。⑤揉、推承漿。右手拇指尖按於下唇緣下方正中凹陷處(承漿穴),揉按10~20次;然後兩手食、中指並攏,同時從承漿穴分別向兩口角推至地倉穴(口角旁0.4寸),略揉按後再從地倉穴沿上唇抹至人中穴,反復10~20周(圖3左)。⑥推聽宮和翳風。兩手中指分別按於同側耳前聽宮穴(耳屏前凹陷中,張口時有孔),食指置於耳後翳風穴(耳垂後凹陷中),由輕漸重地向前方揉按10~20次;然後食、中指分別沿耳後、前向上推摩,反復20~30次(圖3右)。⑦上推面頰。兩手四指並攏,食、中、無名指先放於下頷部,反復向上推抹至目下20~30次;也可用指掌一齊上推(圖4)。整個面頰從鼻旁到耳前都應推抹到,務使面部發熱、發紅。

圖1 揉按印堂,分推前額

圖2 揉推迎香,掐揉人中

圖3 揉推承漿,推聽宮和翳風

圖4 上推面頰

  以上操作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0分鐘左右。若有失眠,入睡前不宜做。

  上肢保健按摩 適用於肩關節活動不利、肩部怕冷,肘臂酸痛、指掌麻木等病癥,可選擇或聯貫應用。操作方法依次為:①按揉肩內俞。一手拇指緊貼三角肌前緣,持續按揉30~50次,以出現酸脹感為宜(圖5左)。②按肩髃、肩井。一手中指緊按肩端前凹陷處,持續按揉30~50次後,中指移向後面按揉肩井穴,同時活動肩關節,手臂沿前後方向上下甩動30~50次(圖5右)。③擦肩。用手掌心緊貼肩部上下摩擦,以肩部有溫熱感為宜(圖6左)。④按揉肘關節周圍。一手拇指在曲池(屈肘,在肘橫紋橈側端凹陷處)、手三裡(曲池下二寸)、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的橈側緣)、曲澤(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等穴分別交替按揉,至酸脹為宜(圖6右)。⑤彈拔少海小海。一手中指在少海穴(屈肘,在肘關節內側橫紋頭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和小海穴(屈肘,在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持續彈拔,以酸脹麻放射至手指為宜(圖7左)。⑥擦肘。一手掌心緊貼肘關節擦揉,以擦熱為宜(圖7右)。⑦捻指轉腕。以一手拇、食兩指捏另一手指,捻動並搖轉指節,腕關節要放松(圖8)。各指交替重復3~5遍。⑧搓手掌。兩手掌相對用力搓動,由慢而快,搓熱為止。⑨擦手背。兩手掌和手背互相用力摩擦,由慢而快,擦熱為止。⑩雙手抓空。身體直立,兩足分開,距離約肩寬,兩臂由身前抬起,沉肩,垂肘,腕略背屈,五指如握球狀,十指同時做較小幅度屈伸運動。

圖5 按揉肩內俞,按肩髃、肩井

圖6 擦肩,按揉肘關節

圖7 彈拔少海小海,擦肘

圖8 捻指轉腕

  下肢保健按摩 適用於下肢酸痛乏力,勞動後疲乏以及腓腸肌痙攣等病癥,可選擇應用。以坐於低凳進行為宜。操作方法依次為:①按揉大腿。兩手掌根緊貼大腿上部,自上而下按揉推進至髕骨部,重復5~10遍,至酸脹為宜(圖9左)。②按揉臏骨。下肢放松,一手食指屈成弓狀與拇指一起拿捏或按揉臏骨(圖9右)。③揉拿小腿。一手拇指和食、中指對稱用力揉拿小腿部,自上而下3~5遍,至酸脹為宜(圖10左)。④按揉足三裡。一手拇指緊貼足三裡穴,用力按揉,至酸脹為宜(圖10右)。⑤彈拔陽陵。一手拇指緊按腓骨頭下緣,用力推按彈拔陽陵泉穴,以酸麻放射至足趾為宜(圖11左)。⑥拍擊下肢。兩手掌心或掌根緊貼下肢,相對用力,由上而下拍擊20次左右(圖11右)。⑦擦湧泉。用一手小魚際緊貼足心,快速用力擦,發熱為止,兩足交替進行(圖12左)。⑧搖踝關節。正坐擱腿,一手抓踝上,一手抓腳,做旋轉動作20次左右(圖12右)。

圖9 按揉大腿和髕骨

圖10 揉拿小腿,按足三裡

圖11 彈拔陽陵,拍擊下肢

圖12 擦湧泉,搖踝關節

  腰部保健按摩 適用於腰脊酸痛,活動不利以及腎虛腰冷等病證。以站位鍛煉為宜。操作方法依次為:①揉腰眼。兩手握拳,以拇指指關節突起部分緊貼兩側腰眼,用力旋轉按揉30~50次,至酸脹為宜(圖13左)。②擦腰。用兩手掌分別緊貼腰部兩側,適當用力上下往返摩擦,至發熱為止(圖13右)。③活動腰部。前俯後仰及側屈、旋轉活動20次左右。

圖13 揉腰眼,擦腰

  寬胸法 適用於胸悶、岔氣胸痛、咳嗽、咯痰不爽等病證。其操作方法依次為:①按揉胸部。一手中指沿鎖骨下、肋骨間隙由內向外、由上而下按揉,用力適當至酸脹為宜(圖14左)。②拿胸肌。一手拇指緊貼胸前,食、中指緊貼腋下相對用力,拿住胸大肌,並適當做提捏動作,一松一緊約10次(圖14右)。③拍胸。一手虛掌,五指張開,用掌拍擊胸部(在拍擊時切勿屏氣)10次左右。④擦胸。以一手大魚際緊貼胸部體表,往返用力擦,防止破皮,發熱為止。

圖14 按揉胸部,拿胸肌

  健胃法 適用於胃脘不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大便秘結等病證。操作方法依次為:①揉中脘。以一手大魚際緊貼中脘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上四寸),用力要柔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約2~5分鐘(圖15左)。②揉腹。一手掌心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動作較快,用力要柔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約2~5分鐘(圖15右)。③擦少腹。以兩手小魚際緊貼肚旁(腹正中線旁開2寸左右),上下往返擦動,發熱為止(圖16左)。④擦脅。以兩手大魚際緊貼兩側脅部,前後往返擦動,快速有勁,擦熱為止。⑤抱膝屈髖。坐位,雙手交叉抱住膝部,屈髖盡量向腹部壓緊,左右兩側交替進行,各10~20次(圖16右)。

圖15 揉中脘,揉腹

圖16 擦少腹,抱膝屈髖

  安神法 有安神醒腦、頭部保健的作用。適用於頭暈耳鳴、頭痛失眠以及神經衰弱等疾病。操作方法依次為:①抹額。兩手食指屈成弓狀,以第二指節的內側面緊貼印堂,由眉間向前額兩側抹40次左右(圖17左)。②抹顳。兩手拇指緊按兩側鬢發處,由前向後往返用力抹30次左右,至酸脹為宜(圖17右)。③按揉風池。兩手拇指緊按腦後兩側風池穴,用力旋轉按揉30次左右,至酸脹為宜(圖18左)。④振耳。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快速有節律地鼓動30次左右(圖18右)。⑤拍擊頭頂。人正坐,眼睛睜開前視,牙齒咬緊,用掌心在囟門處有節律地拍擊10次左右(圖19左)。⑥搓手浴面。先將兩手搓熱,隨後掌心緊貼前額,用力向下擦到下頜,連續做10次左右(圖19右)。

圖17 抹額,抹顳

圖18 按揉風池,振耳

圖19 拍擊頭頂,搓手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