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字子理,江西宜黃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後任南京兵部主事。三十四年任臺州知府,訓練鄉兵,多次擊敗來犯的倭寇。四十一年,參與鎮壓廣東等地農民起義。次年任福建巡撫。四月,令俞大猷、戚繼光和劉顯等部收復倭寇據為巢穴的平海衛(今福建莆田東南)。此後,下令整頓海防,建立水寨,督造戰船,扼守海口,並在沿海各縣建立瞭戰守合一的地方武裝。四十三年,又遣戚繼光率軍在仙遊(今屬福建)擊敗倭寇萬餘,基本上消除瞭福建倭患。隆慶元年(1567)),奉命總督薊、遼、保定軍務,針對薊門軍多老弱、兵力分散等弊端,奏請訓練精兵,並薦舉戚繼光總理練兵事,和戚繼光率邊軍沿薊鎮長城築敵臺千餘座,扼守要地,鞏固邊防。五年,升兵部尚書。卒後贈太子太保,謚襄敏。他管理兵事近30年,與戚繼光共事齊名,史稱“譚、戚”。有《譚襄敏公奏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