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咸豐四年底(太平天國乙榮五年初,1855),太平軍在江西湖口粉碎清軍水陸進攻、扭轉西征戰局的關鍵一戰。

  三年夏,太平軍自天京(今南京)溯江西征。四年夏,在湖南湘潭遭遇由清兵部侍郎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屢戰失利,節節後撤。

  四年十月,湖北田傢鎮、半壁山防線被突破,太平軍退守江西九江、湖口。時檢點林啟容守九江,冬官丞相羅大綱守湖口對岸的梅傢洲。為挫敗湘軍的進攻,主持西征軍務的翼王石達開開由安慶進駐湖口,坐鎮指揮。

  清軍久攻九江不下,曾國藩決定舍堅而攻瑕,移九江城外四五千清軍改攻梅傢洲。該洲位於九江以東50裡,羅大綱在這裡樹木城、掘深壕,與石達開共扼鄱陽湖口。十二月初六,由九江來攻的清軍,駐營盔(灰)山,當即分兵三路,猛撲梅傢洲。太平軍憑壘堅守,多次擊退清軍進攻。同日,湘軍水師猛攻泊於鄱陽湖口的太平軍木排(能在水面活動的炮壘),遇到太平軍的頑強抗擊,傷亡400餘人。後由於排上火藥箱被擊中,木簰起火焚毀。當夜,太平軍為阻止湘軍沖入湖內,將大船數隻裝滿砂石,鑿沉中流,僅於靠西岸處留一隘口。十二日,湘軍水師再攻湖口,120餘隻輕便戰船由隘口沖入湖內,直駛姑塘鎮。

  石達開、羅大綱把握戰機,立即堵塞隘口,不使敵輕便戰船重返大江,從而肢解瞭湘軍水師;與此同時,出動戰船,圍攻湖口以北湘軍水師八裡江老營,南北兩岸太平軍也手持火箭、噴筒,向敵船噴射。湘軍笨重大船,由於失去輕便戰船的護衛,“如鳥去翼,如蟲去足”,當夜被焚40餘艘,其餘船隻逃往九江以西的官(關)牌夾。二十五日,太平軍水師又夜攻官牌夾,包圍瞭曾國藩的座船,斃其幕僚多名,為此曾憤而投水自盡,被左右救起,逃入陸營,得免於一死。

  太平軍在湖口、九江連挫湘軍水師,西征戰局轉敗為勝,隨之開始全面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