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棣華

  國際主義戰士,外科醫生。印度孟買紹拉普爾市人,出身於職員傢庭。1936年畢業於格蘭特醫學院,獲學士學位,留校擔任生理學助教。為瞭援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於1938年9月隨印度援華醫療隊來中國。1939年2月到延安,在八路軍軍醫院任外科軍醫。194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晉察冀邊區,他不避艱險,不辭勞苦,帶著醫生、護士到前沿陣地搶救傷員。有一次在前線救護所的手術臺前連續工作46小時,當戰鬥進行到短兵相接的時候,勸他後撤,他說:“為什麼叫我下去!假如我不能和你們同生死,就不配在八路軍裡工作!”1940年秋到白求恩衛生學校任外科教員,不久又被任命為晉察冀邊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任院長。1941年,除擔負繁重的行政領導工作外,還主持450多例外科手術,制訂衛生學校教育計劃,編寫外科手術講義。因過度勞累,癲癇病頻繁發作,身體日趨虛弱,有時剛發過病,擦去嘴角的血跡,又急忙出診或編寫講義。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傾註瞭畢生精力,被廣大軍民譽為第二個“白求恩”。他和藹可親,作風樸實,生活樸素,人們稱他為“黑媽媽”。1942年12月8日晚在編寫《外科各論》時,癲癇病嚴重發作,搶救無效,9日凌晨在河北省唐縣逝世。12月30日,延安各界召開追悼大會,毛澤東親題挽詞:“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遠道來華,援助抗日,在延安華北工作五年之久,醫治傷員,積勞病逝,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1976年12月9日,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建立瞭柯棣華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