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位於湖北、河南、陝西三省邊界地區。亦稱鄂豫陝蘇區。1934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指示,紅軍第25軍在中共鄂豫皖省委代理書記徐寶珊和軍長程子華、政治委員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率領下,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到外線創建新根據地。12月,紅25軍轉戰到陝西省雒南(今洛南)庾傢河地區;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為鄂豫陝省委,徐寶珊、吳煥先先後任書記、代理書記。此後,紅25軍在鄂豫陝邊地區,開展遊擊戰爭,發發動和武裝群眾,分配土地,建立革命政權,創建革命根據地。至1935年5月,紅25軍先後取得蔡玉窯、文公嶺、石塔寺等戰鬥勝利,曾攻占5座縣城,粉碎瞭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在藍田、柞水、鎮安、山陽、旬陽、雒南、商南、鄖西、盧氏等縣和洋縣華陽地區,建立瞭10個區、46個鄉,314個村的蘇維埃政府和鄂陜邊區蘇維埃政府,人口近50萬,初步建成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同年2月、5月,中共鄂陜邊特委、豫陜邊特委先後成立。7月上旬,紅25軍采取“誘敵深入,先拖後打”的方針,在袁傢溝口全殲國民黨軍一個旅,接著北出終南山粉碎瞭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7月中旬,為配合中央紅軍和紅軍第四方面軍北上,中共鄂豫陜省委率紅25軍離開鄂豫陜根據地西征,轉向陜甘革命根據地。留在鄂豫陜邊地區的中共鄂陜特委、豫陜特委合並為鄂豫陜特委,紅軍一部和地方武裝編為紅軍第74師,在特委書記鄭位三和師長陳先瑞、政治委員李隆貴領導下,繼續堅持鬥爭,到1937年全國抗日戰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