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瞭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1932年又製造瞭進攻上海的“一·二八”事變,從而在遠東地區形成瞭一個戰爭策源地。田中義一政府(1927~1929)於1927年6月27日~7月7日召開“東方會議”,制定瞭衝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侵華反蘇與英美爭霸的戰略計畫。此後,日本帝國主義大力擴軍備戰。日本關東軍的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制定瞭突襲奉天(瀋陽)的作戰計畫和佔領中國東北進行殖民統治的方案,提出瞭以美國為假想敵的作戰設想。1931年77月,陸軍省核心會議通過《解決滿洲問題方案大綱》。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的經濟危機,1931年5月達到頂點。為瞭擺脫危機,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瞭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1931年9月18日22時40分,關東軍按計劃自己炸毀柳條溝的一段鐵路,反誣中國軍隊炸路和襲擊日本守備隊。並以此為借口,一夜之間占領瞭奉天(沈陽)城,3個月內占領瞭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1932年1月日本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2年3月1日,扶植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傀儡,成立“滿洲國”。1933年2月侵占中國熱河省,將其並入“滿洲國”。面對日本侵略,英美等國采取瞭對日綏靖的立場。1932年1月美國宣佈實行“不承認主義”,打著中立的幌子,維護美國在華權益。國民黨政府將日本的侵略訴諸國際聯盟,英、法操縱的國聯於1932年2月派遣“李頓調查團”到日本和中國調查。10月發表的《調查報告書》確認“東三省為中國之一部”,但又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特殊利益,主張國聯在東三省建立“滿洲自治政府”,主權屬於中國,但由以日本為主的外國共同管理。日本對英、美的態度仍不滿意,於1933年3月退出國聯。由此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重新瓜分世界的氣焰,在英、美縱容下更為囂張,直至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時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擴大其爭霸活動,從而形成遠東的戰爭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