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信奉的一神論宗教。尊雅赫維(即耶和華)為唯一真神。發端於西元前第1千紀上半葉的巴勒斯坦“先知運動”(見以色列王國),西元前6世紀“巴比倫之囚”(見猶太王國)時期基本形成,至西元前538年“囚虜”返國建立神權政體,成為猶太人唯一的宗教。

  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的原始宗教具有多神崇拜的特徵,“士師時代”前後,開始產生主神崇拜,奉雅赫維(耶和華)為民族神,但不否認其他神的存在。進入階級社會後,下層人民信仰雅赫維,統治者則寬寬容甚至崇信外族神祇。公元前9~前8世紀,先知反對統治者膜拜外族神祇,極力抬高雅赫維,而異族對希伯來人的壓迫則從反面促使統治者加強雅赫維的地位,支持先知提出的一神論觀點。公元前8~前7世紀,以猶太王希西傢和約西亞的改革為契機,興起“申命運動”,宣傳和普及一神論觀點,並編纂《申命記》、《約書亞記》等經典。巴比倫之囚期間,先知與祭司合流,高級祭司逐漸成為宗教領袖。囚虜們返回巴勒斯坦後,隨著復興希伯來人宗教的運動,確立《聖經·舊約》為經典,初步建立會堂制度,猶太教最後形成。

  希伯來人尊雅赫維為造物主,其外再無他神,宣稱自己是雅赫維的“特選子民”。公元前後幾百年間,宣揚將有救世主(彌賽亞)拯救受難的猶太人。其教義教規主要為“摩西十誡”,包括守“安息日”(星期六)、敬事父母、不可殺盜淫妄、不可貪圖他人財物等。另外還有嚴禁崇拜偶像、禁食豬肉之類不潔之物、教徒不與未受割禮的外族通婚等規定。猶太教會堂禮拜的中心內容是朗誦《聖經》,每逢安息日、聖日、節日、星期一和星期二都要誦經。禮拜程序包括始禮的祝禱文、宣佈禮拜、正式祈禱、認罪祈求赦免(安息日除外)、讀經、終禮活動諸項。教規規定,男孩出生第8天要受割禮,同時進行祝禱並命名;女孩則在出生後的第一個安息日在會堂命名。結婚包括定婚和正式結婚兩步,其間均要誦讀祝禱文。喪儀簡單,屍體由聖會殯殮,不用棺木。耶路撒冷和聖殿是猶太教徒宗教生活的中心,公元70年皆為羅馬人拆毀後,宗教活動分散到各地的會堂,由其宗教領袖拉比(意為我的夫子)主持。公元前後,猶太教分為法利賽派、撒都該派、艾賽尼派,奮銳黨派等派別。1947年發現的死海文書對研究晚期猶太教有著重要價值(見彩圖)。現今世界各地的猶太教亦有多種派別,包括正統派、改革派、保守派等。該教經典《聖經》包括《律法書》(《摩西五經》)、《先知書》及《聖錄》3 大類,修纂年代有先後。

死海文書卷軸(約旦庫姆蘭地區出土)

  猶太教的形成中受拜火教及希臘化思想影響。它對伊斯蘭教、基督教的形成有較大影響。基督教不僅承襲《舊約》中的宇宙起源論、十誡等很大一部分教義,而且命名自己所編的聖經為《聖經·新約》。另外,該教的倫理、政治方面的學說也對後代有深遠影響。12世紀初,曾有少數猶太人在中國開封設立會堂,稱為“一賜樂業教”(希伯來文yisrāēl的音譯,即以色列的異譯)。除保持一般的教義教規外,還吸收瞭中國文化而獨具特點,如稱雅赫維為“天”,名其教為天教,稱《聖經》為《道經》,名其會堂為“尊崇道經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