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沙皇伊凡四世(雷帝)為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和波羅的海東岸土地而與立窩尼亞騎士團、波蘭、立陶宛和瑞典、丹麥進行的戰爭。立窩尼亞相當於現在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戰略地位重要。自古以來居住著愛沙人、拉脫維亞人、立窩人、庫爾人等波羅的海諸部落。1237年,德意志封建主在這裏建立瞭持劍騎士團,又稱立窩尼亞騎士團。16世紀,立窩尼亞出現幾個主教區和若幹獨立城市。1552、1556年伊凡四世先後征服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俄羅斯統一國傢形成。1558年1月進攻立窩尼尼亞騎士團,同年占領納爾瓦和傑爾普特。1559年騎士團和裡加大主教接受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西格蒙特二世·奧古斯都的保護,厄塞爾主教接受丹麥國王的保護。1560年,俄軍占領馬林堡和費林等地。1561年,騎士團瓦解,立窩尼亞本土被立陶宛占領。庫爾蘭歸屬波蘭。瑞典乘機占領愛沙尼亞北部及其主要港口列維爾,厄塞爾歸屬丹麥。1563年,伊凡四世親率俄軍攻占立陶宛所屬羅斯古城波洛茨克。1564年俄軍在烏拉河畔和奧爾沙兩次戰役中相繼戰敗,總指揮A.M.庫爾佈斯基叛歸立陶宛。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合並,組成統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1571年,俄波兩國簽訂停戰協定。1572年西格蒙特二世病故,波蘭暫時退出戰爭,俄瑞雙方交戰,到1577年底,俄軍占領瞭除列維裡和裡加以外的立窩尼亞地區。1576年,斯特凡四世·巴托裡當選波蘭國王,率軍攻入俄國腹地。1579年,波軍攻克波洛茨克;1580年,又克大盧基;1581年,包圍普斯科夫。同年,瑞軍攻占納爾瓦。俄軍戰敗,被迫求和。1582年,俄波兩國在查波爾·雅姆簽訂停戰協定,立窩尼亞大部分地區和波洛茨克劃歸波蘭。1583年,俄瑞兩國在普柳薩河畔簽訂停戰協定,納爾瓦和芬蘭灣全部海岸歸瑞典。歷時25年的立窩尼亞戰爭以俄國的徹底失敗而告終。